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经典儿歌《读书郎》发源于安顺汪家山

穿越时光演绎新风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潇 彭杨

“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出自安顺,由苗族民歌改编而来。

11月7日,记者走进安顺市第六小学南华分校(以下简称安顺六小),熟悉又轻快的旋律从教室里传出,孩子们身着苗族服饰,苗语和汉语交替,激情演绎。

安顺六小南华分校位于安顺市西秀区汪家山社区,于1983年建校,这里最初称作“苗寨小学”,《读书郎》这首儿歌便出自这里。

1904年,在“废科举、兴学堂”的时代背景下,新学兴起。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苗族群众有了入学接受教育的机会,部分苗家“小儿郎”进入学堂读书。

喜悦之余,苗家老人对后辈的生活改善有了新期望,更加关爱儿童的学业,发自内心地唱出《读书郎》:“小嘛小儿郎,骑马进学堂。先生嫌我小,肚里有文章。”

1944年,宋扬作为抗日救国文艺宣传队伍——“抗日演剧宣传第四队”队员,来到安顺汪家山。因行军途中受伤,宋扬一边在安顺汪家山休养,一边做着宣传工作。

每天在苗寨小学教唱歌之余,宋扬积极融入苗族群众生活,学苗族舞、唱苗族民歌、听芦笙曲……芦笙《走路曲》的旋律与《读书郎》的歌词深深吸引了宋扬,创作的种子在他心里种下。经过反复打磨,朗朗上口的旋律配上立志读书学习的歌词,一首由苗族民歌改编的新版《读书郎》诞生了。

改编后的《读书郎》吸收了苗族民间艺术的精华和通俗歌曲的特点,易记易上口的旋律在苗寨小学传开,更成为剧宣队的保留节目。剧宣队走到哪里,《读书郎》就唱到哪里。传唱到20世纪80年代时,该歌曲被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成为家喻户晓的儿歌。

西秀区教育局活动中心文艺部部长田玲介绍,今年9月开始,这首作品以课本剧的方式在安顺市进行了3场展演。每一场观众席均座无虚席,得到广大市民认可。不少市民纷纷感叹:“从小就会的这首歌,发源地竟是我们安顺汪家山。”

安顺凤凰学校表演团队是首演的参演学校,剧情围绕“书香烽火”“灵感之源”“音韵流芳”三幕展开,演员们通过配乐叙述、情景舞蹈、合唱等演绎方式,真挚而生动地再现了经典儿歌《读书郎》的创作过程。

此外,9月底至10月初,西秀区还开展了“班班有歌声”活动,共11支队伍参加。“这首歌曲传唱度很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努力学习。”安顺地方文化学者蒋平平说。

“小时候,外婆就教会我这首儿歌。这首歌出自家乡,我和同学都非常自豪,这首歌激励着我们认真读书、爱国爱家乡。”就读于安顺六小南华分校的五年级学生冯芷嫣说。

曾经,这首歌在大江南北传唱。如今,在歌曲发源地,它正在新舞台上焕发新活力。

“接下来,我们将以《读书郎》为契机,打造学校的民族文化品牌。目前,这首歌已纳入我们的思政课,让同学们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精神内涵,传递正能量。”安顺六小党委书记祝涛说。

--> 2024-11-12 经典儿歌《读书郎》发源于安顺汪家山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8856.html 1 穿越时光演绎新风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