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父女两代村医,接力守护村民健康

水城区融媒体中心 张浩

“姑娘,今天人多吗?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今天输液的人不算多,忙得过来。爸您就在家多休息一会吧。”

11月6日,六盘水市水城区花戛乡花水村卫生室,62岁的王刚瑞刚走进来,就向女儿王仕兴询问当天村民就医的情况。

这对父女,均是花水村的村医。他们用接力的方式,守护周边16个村寨2000多人的健康30年。

他曾是村里唯一健康“守护者”

“30年前,没有村医和村卫生室,村民求医看病要到乡卫生院。”村民王钢吉说,于是大多数村民生病后选择“小病扛、大病熬”。

村医王刚瑞的上岗,让大家有了“医靠”。

生在斯长在斯,王刚瑞很清楚乡亲们的难处,很早就立志为大家带去健康。于是,王刚瑞开始自学医术,并于1992年、1994年两次被选派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专业医疗培训,最后成为一名正式的村医。

学术有成,王刚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此后,不管炎炎夏日、还是三更半夜,也不管路途遥远,还是泥泞湿滑,只要有村民求医,他就会立即背上药箱,赶往患者家中看病。

那些年,王刚瑞平均每月要步行两次到乡卫生院,领回足够药品。

“尤其是每年打预防针,有些村民家要跑上几趟才会遇到人。那阵子,总会走烂几双鞋。”王刚瑞说。

就这样,王刚瑞用脚步丈量山水,用药箱装满情怀,踏遍花水村每家每户,守护村民的健康。

父女接力“守护”健康不断档

父亲的辛勤,早早在女儿心中留下印象。

“大概10岁时,我就偶尔会跟着爸爸到村民家出诊。”王仕兴发现,爸爸与大家很热络,村里人都很尊重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仕兴对父亲的工作有了更多了解。

“有时候爸爸前脚才出门,后脚就有村民找上门请他出诊。”王仕兴说,那时没手机,联系不上父亲,村民焦急地等待,深深触动了她。

“村医对于乡亲太重要了,如果父亲老了无法出诊,村民怎么办?”从那时起,学医的种子就在王仕兴的心里生根发芽。

2010年,王仕兴初中毕业,直接选择到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临床医学药剂专业,2013年毕业后便回村里,跟着父亲走村串寨上门为乡亲看病。

随着乡村建设不断深入,花水村所有村民组通了公路,面积260平方米、功能相对齐全的花水村卫生室也建成,王仕兴正式任职村医。

扎根基层守牢健康“第一道防线”

真正接过“接力棒”后,王仕兴才体会到这份职责的不易。

刚任职,就遇到村里有位80多岁的老人摔伤,王仕兴接到电话后立即骑行20余分钟上门,为满脸是血的老人头部缝合了30余针。此后她每天都上门换药,直至老人伤口痊愈。

这其间,王仕兴白天在卫生室开展临床服务,晚上还得带上处方单,单程骑行50分钟到乡卫生院录入系统。

这样的模式,一直持续到2年后村里通了宽带。

当前,村卫生室平均每天接诊约20人次,大多是老年人。对于全村200多位慢病患者,她只能在晚上进行走访问诊。

“实在忙不过来,又喊爸爸来帮忙。”事实上,虽然有了女儿“接班”,王刚瑞却没真正退休,反过来成了女儿最好的“帮手”。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花水村有王仕兴和父亲王刚瑞的守护,村民们的健康指数大大提高。

“父亲年事已高,村卫生室急需增加人手。”王仕兴最大的愿望,就是扎根下来,守牢乡亲们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 2024-11-1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8823.html 1 父女两代村医,接力守护村民健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