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省地矿局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新时代的贵州人]争做“找矿尖兵” 为祖国多找矿、找大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不是在野外,就是在去野外的路上。对于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来说,只要地质找矿需要,他总是义不容辞,活跃在找矿科研攻关一线。他就是省地矿局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周琦。

11月6日一大早,记者在位于铜仁市的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的会议室内见到了周琦和他的团队。他正和大家讨论着今年底要完成的“贵州磷、锰、铝优势资源成矿规律与快速高效智慧化勘查技术研究与示范”贵州省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协同创新项目推进有关情况。下午,周琦又带着团队到铜仁枫木寨附近进行野外踏勘,下山时已是黄昏时分。

尽管已年过六旬、头发花白,但忙碌而充实的工作,对于周琦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40多年前,14岁的周琦以铜仁市石阡县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原地质部昆明地质学校录取,毕业后进入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从此与锰矿结缘。

自那时起,寒来暑往,周琦一年到头大半时间都在荒山野岭,扛着设备和样品跨山谷、钻荆棘。他曾与五步蛇擦肩而过,甚至有一次,差点遭遇锰矿老采区透水事故。

面对国家寻找锰矿的需要,周琦反复研究前辈们留下的资料和观察的现象,带着观察到的无法解释的地质现象和问题,他长期坚持学习深造,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毕业论文一直与锰矿找矿相关。

惟创新者强。后续,在大量研究基础上,他大胆突破传统的锰矿成矿理论桎梏,把铜仁松桃大塘坡地区作为研究锰矿找矿的天然实验室,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锰矿喷溢沉积成矿的全新认识。

2013年之后,周琦率领团队陆续在铜仁松桃发现探明普觉、高地、道坨和桃子坪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其中还包括中国第1个特大型富锰矿床等,实现我国锰矿地质找矿有史以来的最大突破。

目前,贵州锰矿资源储量8.8亿吨,位居亚洲第一。其中,7.5亿吨由周琦及其团队提交。

也正是在周琦的影响和带动下,省地矿系统内逐渐形成一支以锰矿找矿为核心,辐射其他矿种找矿的创新人才团队。

今年6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团队完成的“隐伏超大型喷溢沉积型锰矿理论技术体系与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也是对团队数十年坚持不懈产学研用创新攻关的最高褒奖。

团队核心成员、103地质队副总工程师袁良军便是其中之一。2013年,还是一名普通地质员的袁良军参与了“黔东锰矿地质成矿背景研究”项目,自那时起,袁良军成为团队一员,经过十多年的项目历练,已成为团队的重要技术带头人。

“地质找矿是一项严肃的自然科学,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团队获得成功离不开对研究工作的科学严谨态度。”团队核心成员、103地质队物化探勘查院院长杨炳南表示,周琦带领团队工作时,要求对每一个数字、每一张图纸、每一个地质代号、每一个钻孔都严谨细致、反复核对,有的甚至修改十余遍,直至完善为止。

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务实创新已经成为团队成员的普遍特质。如今,团队从近10人增加到现在的40余人,年龄结构从“60后”到“90后”,基本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性人才队伍。

--> 2024-11-09 省地矿局锰矿资源预测评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8671.html 1 [新时代的贵州人]争做“找矿尖兵” 为祖国多找矿、找大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