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指明“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深刻认识“三个面对”的现实意义,是系统把握为什么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怎样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问题的重要前提。
“三个面对”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三个面对”是对当前时期客观形势的科学研判,是制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前进目标的现实背景。过去四十余年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但我们当前改革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和变革时期,国际国内形势愈发复杂。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和经济秩序面临重大调整。三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水平的期待,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标准的需要。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面对新形势,《决定》以“三个面对”高度概括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客观形势,由此确立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确立总目标的基础上以“七个聚焦”突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由重点领域带动其他领域将改革进一步全面推进,再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任务,形成了以改革应对“三个面对”的解决路径。
“三个面对”针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问题。“三个面对”反映了当前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迫切问题,明晰了当下进一步改革需要把握的主要矛盾。《决定》指出“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立足时代实际,把握主要矛盾,破解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重大决策的宝贵经验。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都对我国经济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与此同时,国内经济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这些现实问题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改革推力。发现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是根本。“三个面对不仅反映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迫切问题,也指明了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力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化解内外矛盾的关键,也是应对复杂形势的根本手段。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积小胜为大胜,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既定目标变为现实。
“三个面对”彰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维度。“三个面对”从和平发展、创新驱动、人民至上三个维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突出了和平发展的价值取向。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追求文明交流互鉴,坚持合作共赢反对孤立对抗。中国共产党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彰显了以创新为驱动的价值导向。《决定》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单独列出,并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产业形态和强化发展动力。而人才是科技创新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创新驱动的本质就是人才驱动。人口优势是我国发展的重大优势,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通过全面激发各领域各层次人才活力,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潜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强调了人民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追求,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