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知潞
贵州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主业+特色”办学思路,聚焦教师教育主业,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争创“双一流”师范大学。
在“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培养中,贵州师范大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交叉融合,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建构数字化学习情境,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创新,培养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新型教师。
“教师口语”“教学板书”“硬笔书写”和“微课制作”等教学基本技能弱化是数字时代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痛点问题,也是新时代“强师计划”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
对此,贵州师范大学以“数智赋能”为指引,成立教师教育综合实训中心。经过逐年改善,目前实训中心已搭建“学生教学能力实训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平台”三大平台,发挥数字赋能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的作用,提升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
同时,贵州师范大学还构建智能化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指导与服务体系。预约系统智能化,师范生可根据个人时间、兴趣和需要自主预约训练时间和场地。训练平台智能化,目前,贵州师范大学为学生提供的智能化全天候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平台或场地占比已达80%。训练指导数字化,借助线上教学资源和远程互动技术,形成了线上教学名师和线下“小先生”指导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管理与指导体系,构建了学生交互研讨、协作的“学习社区”。
同时,贵州师范大学还制定标准导向的数字化考评体系,实现训练全程监控数字化,打卡系统及时记录和反馈学生训练的频率、内容、时长等,实现训练全程监控的数字化;专项训练效果评价数字化,师范生在完成每次书写训练提交作品后,智能书写系统根据学生书写中的笔顺、线条、结构、时长等维度提供书写训练效果专项报告。综合实训评价数字化。实训中心引进数字化AI微格实训综合评价系统,实现4项基本技能、20项参数指标的自动采集、智能诊断、综合测评。
经过数字赋能的实践教学能力系统训练,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的优良率、通过率逐步提升;师范生在“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贵州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
积极探索“5G+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是贵州师范大学探索数智赋能师范教育,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
日前,在铜仁市石阡县五德镇中心幼儿园课堂上,学生正观看由贵州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带来的共享音乐课程,通过5G技术连接,屏幕上清晰呈现了音乐教学的实时画面,课堂网络稳定、视频画面清晰流畅无延迟,学生感受着“实体课堂”与“云课堂”同步进行的上课体验。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农村学校专业的艺术老师数量不足,课程难以广泛开展。为破解传统教师教育质量品控不易、综合评价实施难,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慢、乡村学校优质师资少等难题,2019年起,贵州师范大学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产学研合作,发挥教育技术学科优势,探索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5G+乡村教育”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2021年6月,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完成“国家级教育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升级改造项目,建成“5G+乡村教育”实验室,面向全省进行“5G+乡村教育”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创新社会服务项目实践活动;针对音乐、美术、科学等乡村试点学校紧缺薄弱学科,建立远程“云送教”机制,将优质课以专递课程的形式通过直录播系统进行共享,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发展。
截至目前,贵州师范大学“5G+乡村教育”项目已在黔西南州安龙县、铜仁市石阡县、黔东南州榕江县、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六盘水市盘州市、遵义市仁怀市、毕节市大方县等地选取7所基础薄弱的乡村试点学校,与贵州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小学和初中3所优质学校共享资源,结对建设了“5G+乡村教育”平台,组织实施了“5G+乡村教育”三个课堂社会民生服务普惠活动,为促进智慧教师教育转型变革,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贡献力量。
同时,贵州师范大学还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共建“乡村教师发展研究院”,共同推进“5G+乡村教师教育”,利用双方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实现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开辟服务贵州乡村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