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智
时光像一把犁,划过历史的隧道,见证奇迹。
全国五个之一、贵州唯一的侗族自治县——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即将迎来建县40周年。
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玉屏自治县永葆斗志和风华,敢试敢闯,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机遇,演绎了一曲自强不息、催人奋进的壮丽凯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屏自治县上下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共谋发展,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建设历程,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逐渐变好,用实践、业绩和成果,铸就了“箫笛名都·侗听玉屏”的城市形象。
历史,在一代代人接续奋进中前行。玉屏自治县成立40年来,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进步,从贫穷到富裕……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改天换地的发展奇迹,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同心筑梦四十载,感恩奋进新征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一个幸福安康、朝气蓬勃的玉屏,正向人们挥手走来。
■ 交通建设日新月异
玉屏古名平溪,地处贵州省东部,㵲阳河穿城而过,因流水如玉、青山似屏而得名,拥有“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侗族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黄桃之乡”四张国家级的文化旅游资源名片。
自古以来,玉屏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商贸名镇,是通黔达楚漕运、航运水陆交通的要冲,素有“黔楚咽喉”“黔东门户”之称。
据《平溪志·水纪》记载:“拱宸门商船接踵,桅杆林立,灯火辉煌,商贸装卸、转运日夜不息,货物有食盐、布匹、药材、染料、生漆、朱砂等,直通滇楚,往来不绝,有‘日进斗金’之誉。”
过去商贸兴盛的㵲阳河,见证着玉屏的发展变迁,但也成为玉屏发展的最大阻碍。
随着多种运输方式的兴起,㵲阳河在对外联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在内部联系中,还阻碍了两岸人们的联系,增加了交通难度。
这是一片在团结中孕育希望的土地。各族群众共同经历了曲折与艰辛,更加迫切地渴望发展。
“想过河只能渡船,或者是选择游泳。”家住㵲阳河畔的唐军从小就是潜水好手,51岁的他当时就期望有座桥能畅通两岸货运。
如今玉屏城区横跨㵲阳河的桥梁就有七座,市民出行方便,大家心里都格外感恩。
㵲阳河历经多少风雨,记录多少变迁——
1984年11月7日,庆祝玉屏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召开,玉屏成为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
历史,开启新的一页。
北门大桥、玉屏广播电视中心大楼、新华书店综合大楼等先后建成,县城气派初具;
湘黔铁路贵阳至玉屏段电气化工程竣工通车、湘黔铁路建成通车,百年铁路梦照进现实;
靠着油茶、箫笛、玉醇酒等产业,增收也有了眉目……
2006年,途经铜仁市第一条高速公路(G56沪昆高速)玉屏至凯里段建成通车,玉屏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2015年6月18日,沪昆高铁铜仁南站正式运营,玉屏昂首阔步进入高铁时代。
玉屏,从此山不再高、地不再偏、路不再远,通达四海,联通世界。
砥砺前行40载,玉屏人民发扬“愚公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段“交通突围”的峥嵘岁月,见证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款款走来,展现“构建大交通”的新气象:
沪昆高铁、铜玉城际铁路、株六复线铁路、沪昆高速、铜大高速、320国道、201省道穿境而过,东出两湖、西进滇黔、南下粤桂、北连川渝;
县内农村公交覆盖率100%,城乡通达、外联内畅,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达到5A级水平。
大道通了,山门开了,玉屏和外界“N小时生活圈”越来越近、“朋友圈”越来越广,在改革探路中,开放之门全面打开。驾车60分钟可达湖南凤凰、芷江机场,高铁1小时可达贵阳、2小时可达湖南长沙。
善弈者,谋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支持大龙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奋力把玉屏建成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和黔东物流集散中心“三区一县一中心”目标,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促发展、惠民生,向党和人民提交一份份厚重提气的改革时代答卷。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2018年,玉屏成为铜仁市首批脱贫区县之一,2020年底实现贫困人口6774户24111人全部清零,饱受贫困之苦的玉屏人民由衷感叹:“一跃千年,换了人间!”
共同富裕之际,“山海协作”同步升级——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广东省东莞市常平组团援助东西部协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含以物折资)3.36亿元,用于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发展和政策兑现,东西部协作年度成效考核综合评价连续7年取得“好”的等次。
40年为序,大地腾飞。以1984年、2023年为起止点,玉屏自治县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105.22亿元,是1984年0.42亿元的251倍;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45元,是1984年293元的60倍……
看万山红遍,大道势如虹。从曾经“穷根挖不断”,到如今“万里共小康”。玉屏,成长在党旗下,奔跑在春风里。
■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党的精神放光芒,各位听我说端详。国家领导指航向,各级政府创辉煌。
乡村建设放心上,村容村貌换新装。楼房修得蛮漂亮,处处不见脏乱差。
跳舞就去舞台上,休闲集中在长廊。农村城市一个样,家家户户奔小康。”
每逢闲暇之日,玉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老党员龙为鸿都会自编顺口溜,坐在家风长廊里与乡邻唠嗑。
一段土味顺口溜,既表达了老人永记党的恩情,也道出了他对山村巨变的由衷感叹。
枹木垅村曾是国家二类贫困村,以往路不通、住木屋、吃水难……
如今靠着党的好政策,连户路通到家门口,规划用地集中建房、提质农村饮用水工程、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新建卫生室等,让大家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用龙为鸿的话来形容:枹木垅村过去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污水靠蒸发,垃圾随风刮”;如今却是“村村保洁员,组组垃圾箱;收运一体化,处处好风光”。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翻开玉屏自治县40年民生改善史,处处都是聚力补齐民生短板的生动事例。
沐浴党恩,感恩奋进。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出台一系列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的举措,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乡村建设日新月异。在铜仁市率先实现了高标准村党群活动室、农村卫生室、公交或客运班车、公办幼儿园、村文化广场、通组连户路、太阳能路灯、垃圾收运处理、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广播电视和5G网络、脱贫户产业利益联结“十二个全覆盖”,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城市发展旧貌换新。先后启动实施了11个老旧小区、14条背街小巷改造工程,解决了绿化少、停车难、管线错综复杂等问题;建成运营的汽车充电站23处,新增能源公交和出租车共198辆;已建成35个智能平安小区,启用智慧停车位2547个。
创新创业亮点频出。全面落实各项稳岗拓岗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近年连续实现城镇每年新增就业2300人以上。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实施项目学校42所,培育公办强校计划项目学校10所。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验幼儿园成为铜仁市唯一一所省级一类示范幼儿园。50所山村幼儿园办学条件达到县级幼儿园标准,成为铜仁市第一个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达标县,荣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
医疗卫生长足进步。实施了玉屏自治县人民医院、县妇计中心、县疾控中心、田坪镇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全县3所县级公立医院均达“二甲”标准,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28家,实有床位数1349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04人,所有行政村开展基本公共卫生中医药技术服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9%以上。
一串串民生数字,一项项惠民政策,让党的温暖直抵民心。
40年时光仿佛一个魔术师,把“忧其屋”变成了“优其屋”,把“有书读”变成“读好书”,把“病有所医”变成“病有良医”……
光影变幻,一个个民生“故事”精彩呈现,玉屏儿女的生活图景幕幕更迭,演绎出波澜壮阔的时代之变。
忆往昔、比今昔,荒凉之地已换了人间。新一代玉屏建设者接过接力棒,在新时代续写着新的传奇。20万各族群众在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感受着暖暖的温度,稳稳的幸福。
■ 绿色发展底色鲜亮
流水如玉、青山似屏。这是玉屏的由来,也是玉屏的真实写照。
若问玉屏是什么颜色?以航拍的视角俯瞰山川、仰望苍穹: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天是蓝的,每一幅画面如同加了一层天然的滤镜、拉了满格的饱和度。
这一幅幅侗乡美图,来自玉屏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劲笔力,背后是40年绿染山河、植根文明的“画功”。
玉屏,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穿城而过的㵲阳河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在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上重任在肩。
一个共识,深入人心。玉屏的优势在生态,责任在生态,潜力也在生态。
作为㵲阳河畔的生态明珠,40年来,玉屏严守红线,防治并举,以实际行动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屏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高度融合,一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层次整治修复生态环境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计发放公益林补偿金2851万余元,共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总面积30.2582万亩,水土保持率达68.64%,森林覆盖率达55.9%,被命名为“贵州省园林县城”。
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持续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不断完善城乡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等设施,㵲阳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全县25条河流36座水库水质明显好转。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以上,城区绿化率达35.2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㵲阳河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条例》,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绿色小康村创建工作,“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实至名归。
绿色,成为玉屏最亮丽的底色。
逐“绿”前行,点“绿”成金。近年来,玉屏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富民”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油茶、黄桃、食用菌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旅游+转化模式”“生态农业转化模式”等“两山”转化模式中,“转”出满眼好风光。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释放的生态效益却已大不同。43.39万亩森林绵延如碧波荡漾,7.8万农民因23万亩油茶致富,2.2万亩黄桃园变公园,林下经济实现综合产值3.35亿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中国油茶之乡、中国黄桃之乡……一个个美誉的背后,折射的是玉屏对“两山”理念永不停歇的创新实践。
40年,笔耕绿色山水,玉屏绘就一幅壮美生态画卷: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侗乡风情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茶花泉双核引领,农文旅融合相得益彰;
“全国美丽休闲乡村”郭家湾村、“全国文明村寨”瓮阳村、“全国旅游重点村”田坪村等特色村寨各美其美,田园风光优美如画;
万亩茶园、千顷桃花令人流连忘返。侗家鼓楼质朴典雅,七眼古桥长虹卧波,风雨桥上箫笛悠悠,火车书屋书香氤氲;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支笛,构筑起生态宜居、气候宜人、风景宜游的黔边新城。
时光荏苒见证铿锵发展步伐,岁月缱绻诉说日新月异变化。
随着一系列好政策、好措施的落实,玉屏正奋力书写着新时代生态文明新篇章。
■ 团结花开芳香四溢
团结,是玉屏最深厚的底蕴之一。长期以来,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共同建设了美丽家园。
如今,无论是在机关企业、乡村社区,还是在学校、商城等地,处处可见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丽画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巩固和发展。
作为贵州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从1984年成立之日起,辉煌的“㵲水明珠”开发史、创业史、发展史便由此开启。
开拓城南大道、开垦茅坡油茶林、开采田坪碳酸钙……一批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同这里世居的各族人民一道,开发建设玉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像珍惜眼睛和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这一朴素的理念,在侗乡千里沃土上化为似锦繁花。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六个典范”为抓手,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积极探索边界联动模式,大力开展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扎实推进民族团结“七进+N”六个示范点建设,全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玉屏素有侗族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县城内,风雨桥、廊桥遥遥相望;屏山公园里,鼓楼、箫笛雕塑自成风景,气势恢宏。
民族团结进步花开,文化繁荣兴盛。40年来,玉屏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成果丰硕。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箫声笛韵响彻海内外;
油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箫笛博物馆正式对外开馆,成为全国首家箫笛文化专题博物馆;
新店朝阳村、大湾村等一大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亮丽上线;
禾梨坳赶坳节、风情园篝火晚会、“箫笛&花韵”音乐雅集、“侗听音乐会”等各类活动多姿多彩、好戏连台,弘扬时代主旋律、飞入寻常百姓家,极大丰富着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历史走到今天,一朵朵“民族团结进步花”在㵲阳河畔惊艳绽放,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交流互鉴、交融发展,形成了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放眼奋进中的玉屏,亮眼的“成绩单”令人振奋: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称号,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2个。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多彩。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下,玉屏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他们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早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密不可分。
乾坤日月当依旧,昨夜今朝却异同。
40年,青春不老,风华正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玉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全面推进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工业强县、依法治县,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