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璇 韦雨辛
3万余平方公里的壮美山河,17个地点的深度体验,他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贵州?
10月28日至31日,“机遇中国 多彩世界”国际交流周在贵州遵义举行。来自15个国家的40余名驻华使节、中外专家学者、外籍博主、国际青年代表等走进遵义仁怀、正安、绥阳、桐梓、湄潭、习水等地,以独特的跨文化视角,探寻青山绿水间“黔”进的足音,感知中国机遇。
“文化千岛”圈粉无数
“贵州是一座多元文化的宝库。”结束在贵州遵义的旅程后,来自印度尼西亚华侨大学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青年主播陈俊伟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眼中的贵州。
贵州125.8万座山头里,以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和土司文化等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体系千姿百态,仿佛一座“文化千岛”,尽显中华文明之美。
本次遵义之行的首站,交流团走进遵义会议会址,感受“转折之城”的峥嵘岁月。“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我才真正意识到长征是一项多么庞大且伟大的事业。”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首届“兰花”奖得主大卫·弗格森表示,“红色精神是独属于中国的,也是可以与世界共享的。我们应当理解并学习这种充满理想与奉献的精神,以及朝着正确方向不懈奋斗的精神,团结起来以更好地推动世界发展。”
“文化传承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夜幕下的乌江寨,篝火升腾,华侨大学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俄罗斯主播丽娜热情地与当地群众一起唱歌跳舞。“最打动我的就是贵州的民族风情,在这里看到蜡染、刺绣、古法造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真切感受到少数民族的历史变迁。希望能够用短视频的形式,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示这就是贵州,这就是中国。”丽娜说道。
如果说红色文化是贵州的“魂”,民族文化是贵州的“面”,那么,厚重的历史文化则是贵州的“根”。登上贵州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三十六步天梯”,俯瞰崇山峻岭,国际青年代表们真切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震撼与敬畏。陈俊伟赞叹道,“难以想象在以前没有机械的年代,贵州人靠双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真的很佩服。”
“开放高地”活力澎湃
“我在贵州看到很多桥梁,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建造的,今天我看到了,真的很了不起。”在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美国主持人、企业家史蒂夫·韦德斯拿起一段特制钢丝绳仔细端详。这是他第7次来贵州,一条条公路、一座座高桥让他感受到贵州蓬勃发展的活力,带着贵州制造乘风出海。
世界上每7把吉他,就有1把来自正安。“我之前从未参观过这么大规模的工厂,这里有如此多我从未见过的各式各样的吉他。”巴基斯坦青年萨米说。走进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国际青年代表们参观了吉他制作的全过程,并与当地青年即兴表演吉他弹唱。在这座“吉他之都”“音乐之城”,他们看到了天南地北的追梦者聚集到一起,以无限的创造力拨动着世界的“心弦”。
此外,交流团还参观了贵州茅台集团、贵州中航电梯、巴斯巴科技等企业,高度赞扬了贵州产业的科技创新与飞速发展。
从“地无三里平”到“桥梁博物馆”,从“无名之地”到“中国数谷”,一个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生动缩影。正如格林纳达驻华大使马岩在“机遇中国 多彩世界”国际交流周开幕式上所说:“中国的发展之路令人瞩目,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所取得的成就,也对包括格林纳达在内的全球各国有所鼓舞。”
“千村千面”等你来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回到这里,做一天的贵州人,去探索这里的全部。”第一次来到贵州,来自伊拉克的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博士生汉森深深感受到了独属于贵州的浪漫与幸福。他说:“贵州人最宝贵的地方在于,他们在与时俱进发展的过程中仍保留了自己的特色,美美与共而各美其美。”
置身湄潭万亩茶海,体验茶叶采摘、学习中国传统茶文化,蒙古国驻华大使馆外交官孟德阿玛尔感叹,“在如此美丽的地方,品尝美味的茶水,真的让人身心都放松下来。”
行走在宁静祥和的花茂村,步步皆景,步步怡情,贵州大学体育老师大卫·吉里在这里找到了“向往的生活”。“花茂村村民在院子里种蔬菜、辣椒的生活令人向往,我以后也想在这样美丽的乡村开个咖啡馆,种一种菜、种一种花。”
在桐梓的“村晚”,与万人狂欢,大家度过了一个难以忘怀的夜晚。当地群众用自编自演的歌舞、戏曲等节目,呈现了中国乡村真实而幸福的模样。“每一个演出背后都有它独特的文化与故事,这一个个个体共同塑造了桐梓、塑造了遵义、塑造了贵州、塑造了中国,我很荣幸能亲身经历这一切。”汉森说,在贵州的一切,将会成为他难以忘怀的回忆。
10月31日,“机遇中国 多彩世界”遵义Talk活动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多名专家学者、青年代表们欢聚一堂,共话多彩贵州,为本次交流周画下圆满的句号。一幅幅贵州蓬勃发展与多元风貌的真实影像,鲜活展现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从贵州出发,让世界读懂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中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