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中国心学与世界

推动阳明文化转化运用 让世界听见阳明“心”声

贵州是阳明心学的诞生地。(地道风物供图)

贵阳市修文县的王阳明讲学雕像。杜立勤 摄 (贵州图片库发)

“中国心学与世界”学术研讨会。班浪 摄

贵州黄平飞云崖,王阳明曾途经此地。 张加林 摄 (贵州图片库发)

美国学者、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系教授戴彼得接受采访。班浪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陈江南

10月26日,“中国心学与世界”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举行。此次研讨会,以“传文明星火、创光明未来”为主题,溯文明书院之源、悟此心光明之意,汇聚了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为中国心学、阳明文化在新时代的转化运用提供有益启发,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文明交流交融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贵州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经世致用,深入挖掘阳明文化等贵州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文化瑰宝日益绽放新的光彩。

泽被后世 影响世界

500多年前,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标志性事件,阳明心学由贵州而生发、走上历史舞台,最终集心学之大成,成为中国心学的一座高峰。如今,贵州作为阳明心学的诞生地,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肩负起传承和传播阳明文化的历史担当,搭建交流平台,讲述阳明故事、贵州故事、中国故事,让世界听见阳明“心”声,让阳明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造福世界。

近年来,根据王阳明在贵州居住期间的生活、悟道以及讲学的行动轨迹,贵州发布了“阳明·问道十二境”文化符号及经典游学路线。贵阳成功举办了六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和研讨活动,成为阳明心学研究重镇。此次“中国心学与世界”学术研讨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酝酿而生。

研讨会上,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席杨国荣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正在呈现复兴之势,成为新的显学。“作为思想系统,心学不仅属于过去的时代,而且具有现代的意义,进一步看,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心学不仅属于中国,而且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呈现世界的意义。”

如皓月当空,照耀天地,阳明心学被中国人传习,也传播到东亚、东南亚地区,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旅居日本的中国籍专家、日本山口大学教授何晓毅分享了阳明学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他说,中国的心学在日本称作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阳明学传递着“万物平等”的思想理念,对于当时日本幕府统治下的底层人民来说是启明灯,因此流行于民间“私塾”。一批维新志士用阳明学武装自己,掀起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最终促成明治维新。

跨越沟壑 融通世界

“约翰·阿鲁是最早抵达澳大利亚的华人之一,其抵达年份为1844年。”澳大利亚联邦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约翰·史密斯现场向大家讲述了澳大利亚的餐饮文化先驱约翰·阿鲁的故事。

时至今日,中餐馆几乎遍布澳大利亚所有大城市,约翰·阿鲁则是第一个在那里开设中餐馆的人。约翰·史密斯认为约翰·阿鲁在积极学习英语融入澳大利亚文化的同时,坚守东方文化中孝、仁、礼的品质,为当时澳大利亚的淘金者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在享用食物的同时进行和谐交流与对话的环境。“尽管阿鲁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开创了我们今天所称的现代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在这里,人们跨越种族界限,找寻共同语言,分享彼此的故事。”约翰·史密斯表示,约翰·阿鲁的所作所为与阳明心学很接近。

超越时代、跨越山海,从今天学术界的观点来看,阳明心学不仅属于中国,也不仅停留于古代。面对因科技革命而日益缩小的“地球村”,如何突破语言的壁垒、文化的差异、制度的藩篱,用阳明心学精心浇灌人类文明百花园,是一个重大课题。

“对于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概念,美国学生一般很难理解,但讲到王阳明的时候大家都会表现出兴趣。”美国学者、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系教授戴彼得谈到阳明心学与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时,回顾了自己在哈佛大学讲学的经历。戴彼得表示,想要从美国学生视角来看阳明心学,就必须了解美国作为一个多元社会“大熔炉”的文化背景。美国学生更倾向于考虑如何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处理当今世界面临的多元化问题。“阳明心学对如何帮我们创造一个稳定、多元的社会和世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原馆长雷诺·沃康摩尔同样表示,数字通信在几秒钟内就能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这在历史上从未有过。“数字媒体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甚至让我们无法预料未来5年会发生什么。”雷诺·沃康摩尔说,“世界上有6500种不同的语言,每种语言都表达着奇妙的思想。不同的自然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行为。要想走得更近,交流和相互学习是最重要的。”

温润心灵 光耀世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天地不会骗人,所以诚者天之道。”在国际儒联副理事长董平看来,中国文化中人对于世界、对于自己存在的理解和领悟,是在交往的实践中发生的。而诚的原始点是“心”,王阳明提出“心即理”,更加强调人的本源存在。董平说:“尽管我们处于一个迅速变动的时代,但我仍然相信千万年进化而成的人,其意识、精神、价值寻求是有共向的。”

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阳明心学万物一体的思想、多元和谐的取向、知行合一的智慧和贯穿始终的主体性精神,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

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严翠恒说,越南学者一般认为东方文化跟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是“情”和“理”。“我们越南有句话说,一百个‘理’不如你一丝丝的‘情’,修心比修身更重要。你要有良心、有良知,才能与他人和平共处。”严翠恒认为,阳明心学对越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用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描述,“百姓日用而不知”。对个体而言,阳明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力量,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有着积极的作用。

文化学者、后院读书会创始人王绍培,谈起对王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的看法:在民间讲解哲学和在学院不同,需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普及。“要能够深入浅出,讲得透彻明白,要与听者的生活发生关系,产生好的影响才行。”简而言之,哲学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王绍培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阳明心学是一种精神哲学,注重身心与修身养性。因此在民间讲心学很受欢迎,很契合。

--> 2024-11-01 中国心学与世界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8097.html 1 推动阳明文化转化运用 让世界听见阳明“心”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