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兴义市楼纳村:

好日子像兰花一样美

杨伦珍在兰花幼苗培育大棚整理兰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波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波

10月26日,临近傍晚,夕阳西斜,微风习习。黔西南州兴义市楼纳村党总支书记陈再安举起手机走进村里的兰花种植基地,热情地在直播间里向观众介绍兰花的种类、观赏价值和产业发展前景。大棚内,一排排的兜兰、泰国香水、小蜜蜂等兰花苗或整齐地生发出花箭,或已盛开迷人的花朵。

一旁,60多岁的村民杨伦珍忙完手上的活,背着双手漫步在花丛中,看花、看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兰花,神态惬意。自家门口建起兰花基地,杨伦珍已在基地上了8年班。她每月干着照料兰花的活,领着工资,还能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话兰草、拉家常,有时候也“客串”一下解说员。

“这种叫米尔特兰,这种叫紫香兰,别看我年纪大,这里的1000多种兰花,大部分我都叫得出名字。”杨伦珍说,最忙的时候,每天在基地上干活的乡亲有近200人,现在每天约70人,“每天干完活就赏花,有的乡亲还喜欢拍抖音视频,自娱自乐。”

这几年来,楼纳村几乎天天有新变化。当地干部群众依托绿水青山、良田沃野,以生态为底色,以资源为支点,以特优为品牌,以融合为路径,推进“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聚焦水稻、烤烟、油菜、精品水果、养殖、花卉六项优势产业,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同时,发力村容村貌环境整治,让村民更富、村庄更美,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

“陈老大家儿子、媳妇在顶效街道包工程,两个人一个月要赚两三万元,小轿车都换了几辆。”

“岑志勇家小两口在兴义城里卖水果,也挣得不少,你看他家楼房建得又高又大。”

“家家都好呢!我们老年人守在家里,挣得虽然少一点,但是开心啊!”

眼看到了下班时间,杨伦珍和乡亲们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闲聊。

东边建起雄伟的大桥,西边建起热闹的美食街,北边建了高标准农田,南边建了精品蔬菜基地;年轻人在周边务工或创业,老年人在村里参与产业发展,日子像这基地里的兰花一样,又香又美。

傍晚来临,楼纳村进村的路上热闹起来。小轿车、摩托车、农用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进村,外出挣钱的年轻人们陆续回家了。有人停车和陈再安打招呼:“支书又去兰花基地搞直播啊!”

“花苞培育得差不多了,现在正适合销售。”

“哪天我们的蔬菜、腊肉,也播一下!”

“那是肯定的。”陈再安笑着说,去兰花基地搞直播,主要目的是推介村里的农特产品。进入11月后,兰花会开得繁,订单特别多,场景特别热闹,“我准备一边直播兰花,一边推介我村的特产,效果会比较好。”

现在的楼纳村,不但产业旺,颜值也很高。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楼纳村围绕农旅融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农旅、商旅、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产业底色越擦越亮。一栋栋民宿建起来,乡愁集市开起来,民族节日活动办起来,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一手抓农旅融合,一手抓经济发展。楼纳村还与黔西南州弘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黔西南州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规划了“旱地烟果草、水田花菜稻”两区六产布局,建立“水稻+”“烟+”种草养牛、精品水果、有机蔬菜、花卉等产业发展体系,打通市场经营渠道,激发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数据显示,2023年,楼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10元,是2011年3896元的4.4倍。产业旺、乡村美、村民乐。行走在楼纳的田园间,犹如走进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全面振兴画卷。

--> 2024-10-31 兴义市楼纳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8000.html 1 好日子像兰花一样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