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六盘水三十五所乡村振兴夜校让七万余人受益

上青年夜校,改变由此开始

通讯员 李小兰 江丽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夜校里有‘希望小课堂’,社区请来了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孩子们画画、做手工、玩游戏。二宝幼儿园放学了,我把他接到这里后,还能再回到摊位上继续卖包子馒头。”

10月16日,说起家门口的青年乡村振兴夜校,六盘水市盘州市亦资街道金秋社区搬迁群众晏和赛说,把孩子送去希望小课堂,不只是为了让孩子得到临时照看,她更希望孩子在志愿者的影响下,能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毕竟没文化的亏不能让孩子再吃一遍。”

90后晏和赛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年少时,父亲大病一场,让并不富裕的家庭举步维艰,本该继续读高中的她中断了学业帮衬家里。“没读到书,也没什么文化,只有做些简单的工作。”晏和赛说,结婚后有了孩子,为减轻家庭负担,就在超市找了份工作。但由于家中无人看管孩子,自己只能带着孩子去超市上班。

“超市老板得知我的情况后十分理解,也同意我带着孩子上班。虽然孩子不吵不闹,但工作时始终要分心看着她。”晏和赛说,后来,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考虑到夫妻二人都要外出工作,家中又无人接送,她便辞掉超市工作,并在孩子就读的幼儿园当起了保育员。等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后,她才松了口气。

几年后,晏和赛有了第二个孩子。不一样的是,在二宝的成长路上,晏和赛并没有像此前那般操劳。

2018年,晏和赛从盘州市乌蒙镇搬迁到离盘州市中心不远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金秋社区。在这里,青年乡村振兴夜校让她的生活发生改变。

“我对烹饪很感兴趣。先前听说夜校要请老师来教大家做菜,我立马就报名了。现在包包子、做馒头的手艺就是从夜校学会的。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200多元。”晏和赛说。

除了烹饪,晏和赛还积极参加夜校开展的家政、普通话等技能培训,以及社区居民“点单”频率较高的生活小妙招和就业信息分享。用她的话说,“多懂一些知识,多了解一些信息总是好的。”

据了解,青年乡村振兴夜校是共青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阵地。目前,六盘水市共有35所青年乡村振兴夜校,像晏和赛这样因夜校而受益的人超过7.5万名。

夜校,不仅让青年获得文化和技能的滋养,更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 2024-10-29 六盘水三十五所乡村振兴夜校让七万余人受益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7844.html 1 上青年夜校,改变由此开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