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赵静)10月21日,笔者走进位于毕节高新区的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忙着配料、涂片、注液、包装等工作,全力保障订单按期交付。
新能源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毕节高新区充分发挥政策、资源、人口的优势,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延链补链,推进锂电产业取得新突破。
“去年9月份,我们的三期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并投产。今年以来,我们的产能同比增幅40%至50%,每天生产40万只锂电池。”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张力中说。
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毕节高新区的锂电池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多个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5号、7号锂电池可充电500次左右,能够给市场提供优质化、可重复利用、价格便宜的产品。目前,公司获得了近10项发明专利,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今年还将申报4至5个发明专利。
“我们今年1月已经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并且拿到了6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今年我们也在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和国家级绿色工厂,目前正在等待审批结果。”张力中说。
近年来,毕节高新区抓住产业发展机遇,聚焦锂电池产业抓实招商引资工作,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加速形成锂电池产业集群。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毕节高新区上下游贯通、产业间协同、多业态融合的锂电池产业生态加快形成。目前,毕节高新区已聚集锂电池相关企业10余家,涵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电芯制造和消费类电子产品。
在大力发展锂电产业的同时,毕节高新区依托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研发中心,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该储能中心位于毕节高新区第一产业园,主要从事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新型空气储能技术、蓄冷蓄热系统与材料、飞轮储能技术、微型抽水蓄能系统等。
目前,储能中心已取得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天然气余压发电技术等成果。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世界首套采用储气装置的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被评价为“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重要突破”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于2021年10月完成并网示范,运行频率、调度指标达到电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