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晓梅 潘先万 摄影报道
在贵阳高新区沙文园智能网联示范区宽敞的道路上,一辆圆滚滚的银灰色无人驾驶小巴行驶在秋日的蓝天白云下。
4颗激光雷达、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避障、绕障、红绿灯识别、站点停靠,如同一个老司机在开车。
今年8月,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在贵阳获得载人无人驾驶测试牌照。“公司正在筹备商业化运营,为市民提供无人驾驶接驳服务。”翰凯斯影响力中心总监汪彪介绍。
“下一个时代已经开启。”4年前,汪彪从上海回到家乡贵州,被翰凯斯创始人喻川的构想打动。“以后出行,就是车来找人接人,这不就是未来的服务吗?”
喻川的想法很“科幻”,从城市创新的角度来思考无人驾驶,需要移动的不仅仅是人和货物,还有空间。
2016年,贵州获批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给翰凯斯的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7年项目启动,核心产品是自动驾驶超级底盘。
在这个底盘上,加上一个模块化的舱体,可以定制个性化场景,比如巴士、咖啡馆、健身房等。“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产业链不完善、招人难、资源少,面临很多挑战。”翰凯斯解决方案中心总监廖金华回忆创业初期的艰辛。2011年他从计算机专业毕业,加入喻川的团队。
来自意大利、美国、法国、巴基斯坦、印度及日本等国家的团队成员中,研发人员占比超58%,在全球申请了近200项相关专利……这个团队很清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推进项目前进的核心。
在设计端,翰凯斯开创车辆汽车AI生成式设计算法。在制造端,自主研发出大型金属3D打印系统、无模具成型系统、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减少了90%的零部件。
翰凯斯在北京、美国、日本、瑞士设立了分部,产品进入到意大利、西班牙、印度、美国、日本等全球30多个国家。目前销售出千台级产品,获得10亿余元的签约订单。
“每天上路进行约50公里的训练,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让无人驾驶逐步具备更高的智能。”廖金华在大屏幕前盯着云调度系统说。
人工智能三要素是算法、算力和数据。贵州确实是发展大数据的沃土——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八年保持全国领先。目前,贵州在建及投运的数据中心数量达到48个,成为国产化智算资源最丰富、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我们近200名员工中,本土员工占比40%。”汪彪说,公司在人才补贴、研发支持、出口退税等方面,都能享受到优惠政策。
和返乡就业的汪彪不同,廖金华从福建来到贵州上大学并扎根。不断拥抱科技浪潮的他们,做的是同一件事,就是用科技重塑整个汽车行业的生产链,让数据和智能驱动的汽车制造驶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