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压轴展演二〇二四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黔剧《无字丰碑》 赓续红色文化 彰显信仰之美

《无字丰碑》剧照。

2024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现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吴蔚

阵阵掌声和叫好声掠过剧场观众席,数百名观众的思绪被牵动,在悬疑与诗意交织的戏剧中,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追忆。

10月23日下午,2024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在贵阳拉开帷幕。大型红色革命题材黔剧《无字丰碑》演出收获一片好评,该剧用贵州地方戏语言跨时空追忆、赞颂贵州革命先烈,以崭新的艺术表达彰显人性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作为本届艺术节开幕式的压轴展演剧目,黔剧《无字丰碑》以中共贵州省地下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为背景,以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林青为原型,塑造在贵州边陲隐蔽战线上,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不朽功勋、鲜为人知的故事。

用黔剧艺术弘扬红色文化

“光往这边再来一点,换装抓紧时间,马上走台了。”10月22日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大礼堂内,贵州省黔剧院的演职人员忙碌不停,院长朱宏正紧锣密鼓地同大家进行第二天演出的走台和对光。

为准备此次开幕式演出,贵州省黔剧院《无字丰碑》剧组不断进行打磨提升,对剧目进行了新的改编和压缩,让精彩剧情更加紧凑,力图在优美的黔剧唱腔和极具贵州特色的念白中将人物展现得淋漓尽致。

“身为一名贵州人,我们对自己家乡的革命英雄更应该要铭记。”朱宏说,推出红色题材剧目《无字丰碑》的意义在于追寻和弘扬贵州的红色文化,是用黔剧艺术赓续贵州红色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在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省戏剧创作中心研究员成荣蕾看来,黔剧《无字丰碑》以生动的笔触诠释红色革命的精神力量与文化内涵,剧本叙事充实饱满、结构紧凑完整、细节刻画精准到位,虚实结合与戏中戏的导演手法营造多维的多空间叙事,更展现出了黔剧艺术的发展空间。

对红色剧目的创新诠释

在黔剧《无字丰碑》里,贵州省黔剧院演员周钢饰演主人公林青。该角色文武并重,涵盖文琴、黔剧的表演程式,唱、念、做、打全方位技艺,大段唱腔唱段对话都十分考验一个演员的专业功底和艺术造诣。

彩排时,周钢无数次在台下默念唱词。他说,“林青在剧中有时候要隐姓埋名,跟自己的母亲也不能相认,在各种戏中戏的构架中,确实有很多难点需要去把控,每当我演完以后都会再次揣摩这个角色,更加敬佩先烈们的忠诚和勇毅。”

周钢认为,革命先烈林青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感动,秉持强烈而坚定的信念感是他诠释这个角色的魂。“这种精神其实也是当代年轻观众需要从剧中去反复体悟的,希望自己塑造的林青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丰满人物形象,让我们整部剧更富有情感和温度。”

地方戏曲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尝试,除了角色塑造上的钻研外,《无字丰碑》还加入了跨界融合的伴奏、多元的舞台表演、创新的唱腔音乐为红色题材文艺创作提供了当代艺术审美的新表达。

黔剧《无字丰碑》的导演陈涛表示,剧目整体音乐伴奏在黔剧音乐伴奏的基础上融合了交响乐伴奏,气势恢弘、高亢悠扬,更具时尚感、悬疑性以及扣人心弦的舞台效果,同时在剧目整个时空处理和故事讲述的方式上都作了非常多的探索,创新之外,依旧“黔味”十足。

以守正创新助力剧种传承

曾被称为“文琴戏”的黔剧,是贵州省新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剧种是在贵州说唱曲艺“贵州扬琴”的基础上,融入“贵州梆子”等的艺术成分逐渐发展起来,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近年来,贵州省黔剧院坚持守正创新,除《无字丰碑》外,还推出了《天渠》《腊梅迎香》《湄水长歌》《秦娘美》等多部黔剧精品剧目,在舞台上大放光彩,多次荣获省级和国家级荣誉。

除舞台表演外,贵州省黔剧院还把一部部精品戏剧送进乡村、校园、企业,线上演出吸引观众上千万人次,让黔剧真正走进黔贵山水间的千家万户。朱宏认为,要确保黔剧将来能够走得更远还得靠人才。

“黔剧不能故步自封,剧种的传承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更需要年轻演员的接力,要用年轻人的视角打开非遗戏曲传播维度和表现手法,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朱宏说。

“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列位看官,文琴唱班再起板,我苍涯子吊嗓开唱……”2024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无字丰碑》的启幕,着一袭长衫的苍涯子站在一束追光中念着道白,这不仅是一次对信仰与忠诚的红色文化价值再挖掘,也是一次对地方戏曲的深情凝眸……

--> 2024-10-25 压轴展演二〇二四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7630.html 1 黔剧《无字丰碑》 赓续红色文化 彰显信仰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