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德志 伍丽)黔东南州天柱县合理利用水库移民后续扶持资金,引进企业,组建贵州中邦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工厂化生态养鱼,探索出一条现代高效、智能便捷、经济环保的渔业发展路子,描绘了一幅秋鱼跃水人喜乐的丰收图景。
近日,在贵州中邦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只见巨大的养殖池纵横有序,整齐排列着。在一个养殖池旁,养殖工人用渔网打捞鱼儿进行称重。另一边,工作人员正在安装测试一款能增加水溶氧和降低亚盐、氨氮等物质的超细气泡增氧机。
“我们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占地70余亩,于今年3月投用。目前我们建好了95个直径为12米的池子,已在66个池子中投放了50万尾鱼。10月底可以出产开售。”该基地负责人符宏锋说。
贵州中邦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天柱县工业园区。该公司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在养殖过程中,通过生物滤床、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有效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在处理废水排放方面,该公司利用三级沉淀池,第一级和第二级养殖鲤鱼、鳙鱼、草鱼等鱼类,第三级种植有净水作用的植物,通过三级沉淀进行污水处理,构建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消耗。
“沉淀池处理废水的效果很不错,我们基地目前已把池子建好,还有一些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中。”符宏锋说。
该公司不仅采用绿色饲料确保养殖产品安全、优质,还采用数字化智慧鱼池养殖系统,工人只需将鱼饲料按比例倒入机器中,再进行简单的机械操作后,机器便可自动将鱼饲料投入养殖池中,工人通过屏幕,就能掌握养殖池内的水温、溶氧量、pH值等数据,对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以及精准调控,提高养殖效益。相较于传统的养鱼方式,工厂化生态养鱼的产量大幅提升,而在能耗和水耗上却与传统方式基本持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