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科技赋能红色文化 红色沃土“黔”景无限

(上接第一版)

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作用不断发挥

“在科技与文化高水平结合的《伟大征程》中进行学习、接受教育,仿佛置身历史长河,穿越时空、直击心灵。”10月17日,2024年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人培训班成员走进“红飘带”开展情景教学活动,观看完《伟大征程》,上海市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副处长范嵘动容地说,作为党的诞生地的一名宣传干部,要学习兄弟省的先进做法,用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打开更多观众的心灵,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伟力,共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柳启阳介绍,“红飘带”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场馆空间,围绕音乐思政课、音乐党课、科创美育三大类,自研开发了12门课程,因材施教,将党史学习教育生动鲜活地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

“目前有多家大专院校或系统单位将‘红飘带’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或培训基地,已有多个社会团体和组织前往‘红飘带’开展情景教学。”柳启阳介绍,“红飘带”现已接待团客50万人次,其中参与“红飘带”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成人团队超25万人次,研学的学生团队超7万人次。

“‘红飘带’为学院开展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培养师生爱国主义情怀提供全新的资源与场域。”2023年12月13日,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授牌“红飘带”红色文化教学基地。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处长杨华洋表示,学院将“红飘带”作为红色文化教学基地,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进入统一战线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助推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工作。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曾表示,建设好包括“红飘带”在内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是发掘好、利用好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红色文化宣讲重要举措,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科技赋能拓展文化业态

作为我省新兴的红色旅游景点,“红飘带”被央视誉为“打开多彩贵州之旅的第一站”。“红飘带”项目总导演、总设计王志鸥介绍,作为首个全域行浸式红色文旅数字体验馆,“红飘带”拥有业界最复杂的实景异形显示系统,集合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最新科技手段,数字化全景式再现长征之路。

以“数字科技+红色故事”的呈现方式,带给观众震撼的参观体验,正是我省不断探索科技赋能拓展文化业态的创新举措。1月15日,在遵义市伟大转折剧场进行首次试演的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伟大转折》剧目,同样是贵州以科技赋能红色文旅的新尝试。

贵州伟大转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通告诉记者,该剧舞台动效机械装置是为该演出剧目专门定制,整套系统设计复杂,布满剧场各个空间,这些机械设备可按照剧情需求升降、平移、旋转、翻转,同时配合声、光、视频效果,使舞台时空不断发生变化,能够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冲击。目前,该剧正在申请“观众席瀑布水效装置”等8项科技专利。

近年来全省各地在摸清“红色家底”的基础上,将分散零落的红色资源连点成线、串珠成链,让更多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柳启阳介绍,当前,“红飘带”正努力发挥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积极与其他红色场馆、文旅项目形成互补、联动,与《伟大转折》等红色演艺强化合作、形成叠加效应,从而为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活态转化运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有助于推动其他红色场馆和演艺与科技进行深度融合,共同打造贵州红色文化的烫金名片。

--> 2024-10-2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7166.html 1 科技赋能红色文化 红色沃土“黔”景无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