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推动民族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

谭啟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精心设计,提出“七个聚焦”,从总体上囊括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省份,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不仅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产业转型升级,开创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茶叶、辣椒、刺梨等特色农产品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一直是贵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以“黔货出山”为契机,整合全省特色农业资源,将农产品品牌化,打造如“都匀毛尖”“安顺刺梨”“铜仁抹茶”等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同时,省内旅游和生态等资源丰富,应充分加以利用,促进产业多元化。例如,贵阳、遵义、安顺、黔东南等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一批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带动旅游增收。二是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贵州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大数据产业基础。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推动大数据与贵州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助力产业升级。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化管理,提升农产品品质;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旅游产业的精准营销,提高游客体验。三是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发展新格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加强与沿海、沿江地区的合作,融入发展新格局。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促进本地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省内知名企业品牌“走出去”,借助海外市场进行发展。

夯实基础设施,助力地区互联互通。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省互联互通。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通过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推动人员、物资、信息的快速流动,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形成整体优势。二是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字鸿沟。贵州近年来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继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光纤宽带和卫星通信覆盖,实现信息网络的城乡一体化。通过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数字化应用的普及,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建立“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为较偏远地区提供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电子政务等优质服务,提高各族群众生活质量。三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发展模式。绿水青山是贵州最宝贵的财富和最亮丽的名片,发展绿色产业,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让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发展的红利。

城乡协调共进,构建共建共享新态势。一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城乡人口的合理布局。引导城市资源投入乡村,推动产业、资金、技术向农村流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城乡产业双向流动,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二是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健康服务的同等享有。同时,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全覆盖,建立健全城乡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让各民族共享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三是推动文化融合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城乡共同发展不仅是经济上的共同发展,更是文化上的相互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推动各民族共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

(作者单位:贵州省民族研究院。本文系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课题〔24ZLJD09〕、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联合课题)〔GZLCLH-2024-14〕阶段性成果)

--> 2024-10-1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6801.html 1 推动民族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