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聪
10月9日,位于铜仁市碧江区和平乡德胜屯村的贵州弘顺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车间里两条制袋机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白色的塑料袋不停地从机器里“吐”出来,工人熟练地将这些塑料袋进行打包。
“我们厂目前有3条生产线,两条制袋机、一条制膜机,一天产能4吨左右,每月营业额约25万元。目前已经与华联玛客、天天见、美团优选等商超达成了销售合作协议。”弘顺塑料包装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涂显飞说。
据了解,该公司原是德胜屯村的村办企业,后因市场等因素影响而停产。为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去年底,碧江区乡村振兴局和碧江区乡村产业集团牵头,引进第三方公司,采取“区管平台公司+社会运营方+村集体+农户”的方式,投入财政衔接资金和社会资金共计240万元,盘活企业并将打造成村集体经济领办的“强村富民工坊”。
今年2月,该公司正式投入生产。随着公司稳步发展,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目前,公司带动6名群众就近稳定就业,村民朱顺财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我主要负责打包和货物上下车,一个月有4000多元工资。”
近年来,碧江区围绕“让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强、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的目标,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并结合各村实际,着力创办业态多样的“强村富民工坊”,以产业为支撑,促进集体增资、农民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除了盘活现有资源,碧江区还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等群体返乡创业开办“强村富民工坊”。
从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吴焕,去年底在家乡政策的吸引下,辞掉在外优越的工作,回到老家坝黄镇高坝田村,创办了贵州智农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从事肉牛养殖。公司成立之初,在用地、环保、技术、小牛引进等方面得到了区、乡、村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让养殖场得以快速建成并稳步发展。
“目前我们厂占地约9亩,存栏数量是100多头。此后还会引进一批西门塔尔小牛,争取年出栏量达到300头左右。”吴焕说,目前公司已带动当地1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
高坝田村村民杨龙昌之前一直在家务农。养殖场建立起来后,他成了基地的一名工人,不仅有务工收入,而且在忙完养殖场的工作后,还能兼顾家里的农活。他说:“现在一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打工赚钱。”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碧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目标,按照“市级指导、县级统筹、乡级实施、村级主抓”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区位、人文等优势,结合实际分类有序建设原料加工、劳务服务等多业态的“强村富民工坊”,并在人才、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工坊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碧江区已建成“强村富民工坊”15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资58.4万元,带动236名群众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