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中新变化 流量变留量

普定民宿内,游客们正在晨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强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强

胡健已连续忙碌了3个月。这位安顺古城轿子山破酥包店老板每天要制作3000个包子,并卖给全国游客;安顺网红餐饮店“屯滋味”一天要接待400桌,其中200桌是游客;安顺市内多家酒店、民宿,持续数十日“满房”……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安顺市接待游客超过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466亿元。数据背后,是近年来安顺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文旅品牌,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太忙了。”在安顺古城轿子山破酥包店,胡健略显疲惫地说,过去的3个月,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一直要忙到晚上。等游客走完了,自己才关门休息。但辛苦是值得的,这个10多平方米的店面,一天可售出3000个包子。

胡健有一个深刻感受,最近几年,安顺几乎到处可见游客身影。旅游从业者小李也有同样的感受。她告诉记者,游客们来到贵州,必看黄果树大瀑布。以前,大家观瀑后便离开了。现在却不同了,欣赏瀑布之后,很多人选择了留下。

2015年,黄果树接待量260万人次;2023年突破500万人次;今年1月至8月,黄果树旅游区共接待游客823.89万人次。作为贵州旅游的“龙头”景区,大瀑布带来巨大流量。一直以来,“流量”如何转化成“留量”也成了安顺人思考的问题。

2023年4月,省委、省政府提出将黄果树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景区,安顺打造成一流旅游城市。安顺旅游迎来历史机遇。

该市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精准施策,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打造一流旅游城市目标,突出地域特色,强化文化印记,构建“一城三核四区五带”旅游空间布局,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融合发展格局。坚持项目建设为基石,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康养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一批批新项目、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21℃的城市·360度的人生”城市IP,为安顺旅游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热度。

新变化出现了,流量正在转化成“留量”。

中心城区游客激增。今年1月至8月,西秀区总体接待人数1089.4万人次,同比增长9.51%;实现总收入116.09亿元,同比增长7.16%;游客人均花费1065.65元。

避暑旅居逐渐兴起。今年以来,安顺市已向外省游客卖出商品房超过2700套,同比增长24%。同时,乡村避暑游持续升温,多家村寨民宿一房难求,不少游客一住就是一个月。

“安顺太舒服了!”武汉游客周向东说,她原本已订好了回去的高铁票,但最终还是选择留下,多玩几天再回去。

--> 2024-10-1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6703.html 1 黔中新变化 流量变留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