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魏伟 王菀婷)“现在人行道变宽敞了,走着也更放心。”10月10日,家住遵义市红花岗区官井路凤凰国际的陈先生看着改造后的人行道,竖起了大拇指。
改造前,官井路官井桥因拆迁、地理位置受限等因素,在建造时未预设人行道。很长一段时间,行人需下桥通行或人车混行,十分危险。后来,虽放置了塑料隔离墩,但因容易移动,有时候还会阻碍通行。
为让居民安全安心出行,红花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区水务、交警等部门,经过实地勘察调研后,采取局部调整车行道宽度,重新铺设人行道并在两侧加装护栏等方式,让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像官井路这样通过“微改造”,在成本不高的情况下解决难题的例子,在红花岗区并不少见。近年来,红花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重点、一类、二类网格区域性质和管理标准,建立了分季节、分阶段、分频次、分类别的市政设施排查维护机制和巡查台账。同时,按照“群众要满意、方案要灵活、质量要过硬、经费要节约”的工作要求,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下足“绣花”功夫,开展市政设施“微改造”,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让民生服务更加精细更有温度更具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