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春江 张凯 王大飞
10月8日,在位于红花岗区深溪镇的遵义红城泰达环保有限公司厂区入口,一辆辆满载垃圾的运输车缓缓驶入,经过自动化过磅称重系统,每一车垃圾的重量都被精确记录。
据了解,垃圾进入厂区后,首先被送往垃圾池进行分区堆放,经5至7天的发酵处理后,进行焚烧发电,“点亮”城市的生活。
这是遵义市东部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8.5亿元,占地面积147.6亩。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两条日处理750吨的焚烧线和两台25兆瓦的汽轮发电机组,年处理垃圾量可达55万吨,节约标煤13.0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4.3万吨,年供电量约2亿千瓦时。
走进该公司集中控制室,大屏幕24小时开启,画面覆盖公司生产各个环节及设备运行状况。中控室值长郭彬介绍,集中控制室是整个垃圾焚烧发电的控制中枢,垃圾焚烧发电所有的操作和运行调节都是在这里通过电脑操控完成。大屏上通过实时监控观察到生产现场状况,同时根据实际运行要求及时进行系统参数的调整。
在垃圾吊控室内,巨大的金属抓手在垃圾堆中灵活穿梭,每一次抓取至少9吨垃圾,在工作人员操作下,垃圾被精准地投入料斗中。
“我们选用节能、环保、先进可靠的自动化机组设备,把发酵好的垃圾投入炉膛内进行重复燃烧。在此期间,炉内温度始终保持在850摄氏度以上。一台焚烧炉全天运转可焚烧垃圾750吨左右,公司目前有2台焚烧炉运转,每天焚烧的垃圾可达1500吨。”该公司工作人员罗金秀说。
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余热锅炉转化为中温次高压蒸汽,蒸汽进入汽轮机推动叶片旋转,带动同轴发电机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最终将电能输送至南方电网,实现“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