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

周晶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文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性重要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怎么做的问题。对于贵州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与具体的措施。

守正创新,守好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人民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文字表达、风俗习惯养成、民族精神形成等等是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于文化的生产、创造有精彩的论述,区分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认为宗教、道德、法律、艺术等等都属于“精神生产”,也即是文化创造,“精神生产”是“人们的物质活动的直接产物”。人民通过劳动实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在生产着精神世界。可以说,文化建设源自人民的劳动实践、文化成果反映着实践的发展。贵州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劳动和创造,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文化体系,不仅有红色文化、阳明文化,还有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是我们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只有浸润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才能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文化成果。而要守好这些源头活水,就必须守正创新,守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要正其根,而创新是要让这些传统的文化内核,在今天这个时代再次绽放,产生新的时代价值。

尊重人民主体性,激发文化建设的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化建设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也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有更多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来满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仅指物质生活的富裕,也同时要实现人民精神世界的富裕。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就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性,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才能创造出人民群众喜欢、愿意参与、能够享受的文化成果。这几年,带着浓浓“草根”味的“村超”“村BA”和路边音乐会能够火爆出圈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群众自己组织、自己参与、自己管理,充分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村超”“村BA”、路边音乐会这样的文化品牌,从一开始人民群众的自发组织,到受到大家的喜爱,再到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正是说明了尊重人民主体性,激发人民创造性而成就的文化成果,是能够经受得住人民的评判、时代的评价的。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享文化建设成果。人民性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人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这就要求要通过改革,推动机制体制创新,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跨越数字鸿沟,使得文化建设的成果真正能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成为凝聚人心、引领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要加强“硬件”建设,这就包括加快、加大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文化载体,扩展文化空间,也包括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探索用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式缩小城乡差距,让文化成果的享有不再有“时差”。近年来,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的“红飘带”就成为红色文化发掘、传播的最好的实例。二是要加强“软件”建设。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就要求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在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及时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另外,还要创新方式方法,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探索新的文化动能,新的文化业态,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文化建设带来的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4-10-0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6294.html 1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