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赵淼 肖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更具特色、更有品质的文化产品,以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贵州锚定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目标,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磅礴伟力转化为推进文化创新创造的不竭动力,以“四大文化工程”为抓手,成功推出“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频共振、火爆出圈,成为国内颇具代表性和话题度的红色文旅新地标。

扎根文化沃土,传承红色基因。“红飘带”经由《伟大征程》《多彩飞越》两大部分七个场馆,通过“无名英雄”“血火洗礼”“伟大转折”“砥砺征途”“胜利丰碑”等篇章,从多重叙事角度再现长征伟大史诗,艺术化演绎长征的主要历程、关键事件、重要人物,并且围绕“红军长征在贵州”进行重点设计,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生动地重现,带给观众全域行浸式的震撼体验。区别于传统文旅体验,“红飘带”将长征精神融入展演的每一个环节,让游客能够随着场景的切换进入不同的历史时空,跟随红军战士“重走”长征路,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真切感受长征的艰难和辉煌。同时,专门设置“新时代新长征”板块,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用贵州缩影折射中国飞跃,突出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品质和时代要求。

强化创意引领,融汇科技艺术。“红飘带”将最新科技融入红色文化的产业转化、品牌打造、对外传播,是文化领域转变生产方式、提升文化原创力的积极探索。周边没有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场馆内没有历史文物的展陈,“红飘带”以实景演出和数字技术再现长征的宏伟史诗,用新的运营模式突破了遗址游览、文物展陈的路径依赖。“红飘带”采用目前业界最为复杂的实景异形显示系统、全国最大的双曲幕剧场、顶级舞台机械系统、超大弧形透声幕等先进设备,集合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前沿技术,创造性地将长征文化数字化、艺术化,科技之光、艺术之美、文化之魂融入长征历史的真实还原、英雄群像的真情演绎、叙事场景的真切震撼,游客心底的情感在科技美学营造的视听盛宴中被唤醒,激发强烈共鸣。

发掘资源禀赋,深化文旅融合。“红飘带”自2023年10月试运营以来,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总演出场次超过4000场,既叫座又叫好,口碑效应不断显现。以“红飘带”为破题之举,贵州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重点推进“1+3+8”标志性项目,以点连线、扩面,通过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整体布局、差异发展、串珠成链,推动文化资源“富矿精开”,辐射带动全域旅游提质升级。依托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交相辉映的资源禀赋,贵州瞄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新目标,将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运用体现于交旅融合、酒旅融合、体旅融合、康旅融合等文旅产业形态。聚焦资源做足精深文章,不断深化和拓展文化资源的内涵阐释、内容挖掘、价值培育;聚焦客源精准营销引流,持续推广“重点推介+流量吸引+政策优惠”的复合营销;聚焦服务提升保障水平,不断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下功夫,变“流量”为“留量”。通过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等行动,突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文化传播困境,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

创新体制机制,聚焦文化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红飘带”和《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项目构成长征文化展示“双子星”,承载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使命,为全省乃至全国开展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培养下一代爱国情怀提供了新的场域,充分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调动起来,协同推进、多方共赢,既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目的,又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目标。着眼未来,要进一步发挥文化在产业联动中的纽带作用,紧跟新趋势、融入新理念、拓展新内涵,推动文化生产、文化服务与文旅发展、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有机结合,从红色遗存保护利用、红色精神研究发掘、红色资源文旅融合、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红色文艺精品创作等方面夯实多彩贵州的红色底蕴,让游客在贵州尽享“诗与远方”的同时,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让多彩贵州更具活力与魅力。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贵州省委党校、中共遵义市汇川区委党校)

--> 2024-10-0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6292.html 1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