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沃野流金时 丰收欢歌起

——黔西市全面推进粮食秋收进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一年好景,在丰收。

时下,在黔西市广阔的田野里,沉甸甸的玉米穗咧开了嘴、黄灿灿的谷穗压弯了腰、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丰收场景处处可见,丰收喜悦写在农民脸上。

民以食为天,粮丰天下安。黔西是毕节市的农业产粮大县,粮油作物种植面积110万亩、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25万吨以上。为了抢夺秋粮,该市全面推进秋收生产进度,确保颗粒无损、全部归仓。

良田提升种粮意愿

秋分至,暑气渐敛。此时的黔西市雨朵镇乡间,一株株沉甸甸的谷穗籽粒饱满地摇曳在田埂边。

“还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好,种地省心省力,旱能浇、涝能排,粮食丰收有保障!”闻着沉甸甸的稻香,雨朵镇土城村村民欧炳德黝黑的脸颊上满是喜悦。

一棵壮苗、一棵丰稻、一粒好米……都离不开一方好田。

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农田,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黔西市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一系列农田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将原本的粮田升级为“良田”,确保了粮食的高产稳产,为农户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了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让希望的田野上“丰”景如画。

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逐步实施,以及农机技术、种子、人才等方面加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过去,家里的田比较分散,种点水稻牛耕要三四天,辛苦得很!”对于“良田”与“差田”的区别,种了一辈子地的黔西市金碧镇铧口社区居民黄祖明深有感触,“现在好了,通过农田改造后,我们当上了‘甩手掌柜’,还增收了。”

如今,高标准农田已成为黔西市粮食稳产增产的“压舱石”,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良机助力颗粒归仓

随着近年来良田面积不断增加,以及中小农机使用的不断普及,眼下黔西市的秋收季,“机器在干、农人在看”的场面越来越多。

在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美誉的黔西市锦星镇,内庄大田坝、白泥田坝、木渣黑田坝、洪湖梯田等优质特色大米主产区里一片金黄,大型收割机轰鸣声不绝于耳,成了田野里最动人的乐章。

最近,锦星镇白泥社区农机手丁福令忙得不可开交,一天到晚不停歇,饭都顾不上吃。

“村里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很多老人留守家中。我每天还没有起床,就不断接到他们打来的咨询电话。”丁福令说。

“年龄大了,干起活来很累,感谢他们,一会儿就帮我收完了!”当地村民谢笃军感激地说。

农机隆隆“闹”秋收的背后,是黔西市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始终坚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坚持与决心。

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机保有量达到23万台套,农机总动力突破65.9万千瓦,水稻、油菜、玉米、小麦、马铃薯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2023年,黔西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1.32%,2024年将稳定求进稳中有升,力争增长4个百分点,达到55%以上。

良法赋能粮食增产

近日,在黔西市观音洞镇黄泥村“贵州坡耕地与中低产田产能提升技术集成”玉米示范区测产验收现场,由贵州大学教授何腾兵、何进率领的课题组成员及黔西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对在黄泥村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产能提升示范区进行测产,这是一片1215亩面积相对连片的坡耕地。

专家组对随机抽取的15个地块开展面积、玉米株行距、株高、穗粒数、产量等进行测量。基地测产数据表明,与当地常规管理技术措施相比,“黑色地膜覆盖+生物有机无机配施”“黑色地膜覆盖+缓控肥生物有机肥配施”“黑色地膜覆盖+减量智能缓控肥”“黑色地膜覆盖+减量无机配施生物有机肥”比常规施肥分别增产29.28%、34.66%、32.59%和21.62%,达到产能提升20%目标。

科技兴农,粮安天下。黔西市耕地面积120余万亩,其中坡耕地等中低产田占比较大。近年来,该市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提升有机质、酸性土壤改良、配方施肥等技术,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能,助力中低产田地力及产能双提升,确保粮食安全。

在锦星镇木渣黑村永宏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项目“黔西市水稻减药减肥示范基地”现场,经专家临田测产结果显示:同品种、同肥力、同田块对比,使用土著益生菌酵素栽培的水稻亩产稻谷713.36公斤,常规化肥农药栽培水稻对照组亩产稻谷647.65公斤,增产率为10.15%,达到减药减肥增产效果。

良种良田打基础,良机良法促丰收。围绕水稻、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作物种植,黔西市积极推进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激励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粮油生产的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行动。农技人员从耕种管收各环节挖掘增产潜力,将水稻“两增一调”、玉米“一增五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高产高效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强技术保障。

--> 2024-10-08 ——黔西市全面推进粮食秋收进度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6218.html 1 沃野流金时 丰收欢歌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