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平坝齐伯村

生猪养殖强乡村 产业红利富乡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沈长志

“最近,市场上猪肉价格出现了上涨。”这对安顺市平坝区齐伯镇齐伯村党总支部书记唐安义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猪肉价格上涨,意味着他们村养猪场可以通过出售生猪获得更高的收益。

过去,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齐伯村的村民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为生,经济发展始终难以突破瓶颈。但是随着养猪产业的兴起,这一切正悄然发生改变。

2018年,齐伯村迎来了产业发展的转折点。这一年,村里决定成立齐伯村兴齐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德康公司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养猪产业。这一决定,不仅为齐伯村带来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市场资源,更为村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致富的大门。

然而,合作之初,摆在齐伯村面前的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高达20万元的保证金。对于经济拮据的村子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关键时刻,村支两委班子带头示范,以个人名义联合贷款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兴齐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功与德康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一个年出栏量500头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经过一年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合作社养猪产业实现了8万元的纯利润。

“村里有钱了,养猪红利大家分享。”这是唐安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们村支两委和全体村民共同的心声。

为此,齐伯村党总支部书记唐安义及全体村干部,创新提出“3331”利益分配机制,即30%收益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30%用于生猪养殖产业扩大规模再生产,30%用于帮扶脱贫户、监测户,10%用于产业发展风险基金,保证每一分收益都能落到实处。

近年来,该机制已向脱贫户发放共计26余万元帮助金,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为齐伯村乡村振兴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走进齐伯村兴齐养殖专业合作社,饲料室、消毒室与养殖区等各功能区域井然有序,一排排猪舍整齐划一,猪舍内小猪们个个膘肥体壮,饲养员们正忙碌地进行着清洁与卫生工作。

“前些年务农挣不到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和妻子在村里合作社养猪,两个人一个月加起来有8000元工资,日子比原来好太多了。”今年66岁的村民张帮祥说。随着养猪产业的蓬勃发展,村民们的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生活水平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唐安义说,再过一个月,合作社存栏的1400头生猪就能全部出栏,又能给村里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

在合作社带动下,齐伯村养猪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如今,齐伯村已初步构建“猪—沼—园”三位一体的种养循环模式,成功建立4个养殖场地并已开始运营,年出栏生猪7000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接下来,齐伯村将持续推动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展望村里未来的发展,唐安义的话语铿锵有力。

--> 2024-10-08 平坝齐伯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6214.html 1 生猪养殖强乡村 产业红利富乡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