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立
不久前,六盘水市猕猴桃迎来丰收季。聊到自己种的20多亩红心猕猴桃,王成沉浸在喜悦中:“今年猕猴桃长得挺好。8月底有个从毕节来的收购商,起初表示只要500公斤,进果园后看到猕猴桃品质很好,最后买走1吨多……”
王成是六盘水市钟山区青林乡的猕猴桃种植户。一聊起猕猴桃种植,顶端优势、雌雄同株、花粉活性、最佳授粉期等专业术语,他如数家珍。
“只要多学习、多请教、多研究,就能明白其中的种植小窍门。”王成告诉记者,这些本领是科技特派员传授的。
种猕猴桃已有9年,他也曾遇到过许多问题。“起初并不知道猕猴桃需要人工授粉,等到坐果时,果子不是太小就是形状太难看,而且还掉果,第一次种植就亏了1万多块钱。后来,乡里到农业农村局请专家给大家上课,我才晓得猕猴桃属雌雄异株果树,自然条件下授粉不良,坐果率很低,必须通过人工授粉才能长出卖相好的果子。”回忆起第一次种猕猴桃“翻车”,王成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经过这些年的学习摸索,我也总结出许多种植心得。村民遇到种植问题来找我时,我也会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王成说。
猕猴桃种植给王成一家的生活带来明显变化,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挣近10万元,比他过去外出打工强多了。他说:“以前夫妻二人一年在外也就挣个四五万元。”
在王成的猕猴桃园中,藤上除了结有硕大的猕猴桃外,地上还“铺满”了大片的绿叶。用王成的话来说,这些都是“顺带赚到的钱”。
“我从专家那里打听到‘套种’。就设想,猕猴桃是长在藤上的,只要不影响猕猴桃的光照和空气流通,那地上再种一些作物,应该没问题。于是我就选了板栗薯来种,一种就成功了。板栗薯一年能卖2万多元,叶子还能用来喂猪。”说起自己摸索出的挣钱妙招,王成满是得意。
王成从猕猴桃种植“小白”转变为“土专家”的背后,是六盘水市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推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六盘水市紧密围绕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送技下乡”等方面接续发力,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猕猴桃管护,精准解决种植户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让甜“猕”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