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最高亩产达到909.25公斤,这是继去年后再次在贵阳高海拔地区突破900公斤。”日前,由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农职院、贵州大学专家组,现场对贵安新区高峰镇龙宝村千亩坝区现代农业示范田开展测产。
经科学测算,龙宝村千亩坝区现代农业示范田亩均产量为652.74公斤,较去年持平略增,比农户自种田亩产535.26公斤增产117.48公斤,增幅21.95%。其中,我省自育品种“泰丰优79”,最高亩产达到909.25公斤。此外,试验示范种植“大粒香”品种取得了成功,亩均产量达508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示范田取得了大丰收。
水稻的丰收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投入。以前龙宝大坝种植的水稻品种杂、品质参差不齐。现在,在示范田的带动下,大坝统一选择抗性强、优质耐肥的川优3727、香两优619、泰丰优79为主要品种,同时开展“大粒香”品种试验示范种植。
“优良品种覆盖率的提升,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省级科技特派员、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张斌介绍,“在省农科院水稻所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大坝充分应用了水稻钵苗机插高产高效栽培、‘两增一调’(即增加种植的密度,增加钾肥的使用量,调节氮肥的使用次数)和水稻药剂拌种减药增效及绿色防控等多项技术。实践证明,可以有效提升水稻单产和品质。”
秋收时节的龙宝大坝,稻穗泛黄低垂,散发阵阵清香。高峰镇文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刘聪聪熟练地操作着大型水稻收割机,“你看,我操作这台水稻收割机仅15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亩地的采收,效率非常高。要是传统人工收割的话要一整天,劳动强度大。”
龙宝大坝灌溉条件好、地势平整,是贵安新区主要产粮区。2022年以来,贵阳贵安为探索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和农业经营效益的有效路径,在这里开展现代农业示范田建设,总结出“龙宝种粮”模式,即应用“优种、机械化、组织方式、改革创新、实际成效”五个示范机制,在遵循市场化规律的基础上,以农业科技投入为抓手,通过龙头企业订单式采购,运用“稻谷托管”和“农事管家”两种组织方式互补,从而实现亩均收入、人均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
“‘龙宝种粮’模式在大幅提升产量的同时,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村民看到了现代化种粮效益,极大提升了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种粮积极性。”龙宝村党支部书记吴啟胜说,这两年村里还结合坝区优势,采用“稻+菜”“稻+菌”轮作模式,亩均产值达7000元以上。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龙宝种粮”模式实践,并根据贵阳贵安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实现可复制、可推广,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增强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