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今年国庆期间,全国多个知名景区纷纷推出背诗词免门票活动,形成了“以诗词为媒、以诗词为脉”的新风尚,引流之余,也能让传统诗词文化“活”起来和“火”起来。(10月5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景区推出“背诵经典免门票”,尤其是在“五一”“十一”等旅游高峰期,景区通过“背诵经典免门票”来吸引眼球、提高与聚拢人气。“背诵经典免门票”一举多得,有利于凸显景区独特的文化价值,“活”化传统文化资源,体现传统文化魅力,还能赢得口碑,让游客与景区实现双向奔赴、良性互动。
“背诵经典免门票”虽好,但也要看到,这仍是建立在景区收取门票的基础之上。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景区正在摆脱“门票经济”,开始向游客免门票,相比“背诵经典免门票”等对特定人群免门票,普惠所有游客的做法更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岳阳楼对能背诵《岳阳楼记》的游客免票,滕王阁景区对能背诵《滕王阁序》的游客免门票,但这些经典篇幅较长,能完整背诵这些经典的游客并不算多,仍有大多数游客不能免门票。况且在“五一”“十一”等旅游高峰期,游客众多,热门景点开启“人从众”模式,“背诵经典免门票”还需要景区多安排人手,引导游客背诵经典及维持秩序,这可能给游客进入景区带来麻烦,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这并非否定景区“背诗免票”活动的正向作用,但对于具备相应条件的景区,通过采取直接免门票等优惠政策,能够更好刺激游客前往,更好照顾到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好彰显“背诗免票”体现的普惠善意。
“背诵经典免门票”,这样的“知识变现”值得点赞,但知识无界、文化无界,才是景区“背诵经典免门票”的意义与魅力所在。有条件的景区,能免费开放就应免费开放,让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再“有界”。与此同时,还要做好旅游业提质升级,让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更好为公众人所共享,更好惠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