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登成
在遵义会议会址,遵义市文化小学“小小红色宣讲员”绘声绘色为游客讲解红色故事;
在坝陵河桥梁博物馆,长郡贵阳高级中学(贵阳市民族中学)千余师生近距离感受科技与人文融合之美;
在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深入乡村,在实岗锻炼中服务社会;
…………
贵州各地,大中小学生悟红色文化、感受山乡巨变、锤炼专业素养,“行走的思政课”更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贵州着力构建“第一课堂+校园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网络第四课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贵州大中小各学段学校将思政课教学空间和资源拓展到广阔社会生活中,为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成效作出积极探索。
9月,贵州全面启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改革试点,重点围绕“把牢导向,推进教育理念一体化更新”“共建共融,推动课程内容一体化供给”“共建共联,推动教研支撑一体化加强”“共建共享,推进教学资源一体化流通”“共建共育,推进师资队伍一体化夯实”“共建共评,推进评价体系一体化改革”等6个方面,系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
改革创新激发思政建设活力
数字化赋能营造育人新场景。
“在‘元宇宙’里上课,这样的学习方式充满了互动性与趣味性。”
“在这个数字空间里,不仅能沉浸式体验贵州民族文化的魅力,也为专业学习和艺术创作打开了新思路。”
…………
今年9月,贵州师范大学思政示范课程《剧目排练》的教师团队,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将元宇宙理念引入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运用后受到学生一致好评。
“AI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展现出独特的教育价值。”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袁敏说,舞蹈文化元宇宙为思政教育的融入构建了优质的情境,促进了思政教育模式发生转变,从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演进为双向互动探索模式,突破传统空间的限制,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让教学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馆校协作拓展育人新空间。
9月21日,贵州省“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再添“新朋友”。
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多家高校分别与黎平会议纪念馆、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等研学实践基地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共同探索符合贵州实际的“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未来,贵州将推动更多学校与研学实践基地建立合作共建关系,一起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研学实践资源平台,构建校地“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区域共同体。
平台建设强化科研支撑改革
思政课改革创新“关键一招”在教研。
今年4月,贵州师范学院和毕节市教育局、贵阳市第一中学开展教研活动,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思政课教师围绕“新质生产力”,探索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研究。
自2023年1月,贵阳一中成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贵州省)成员单位,学校借力共同体平台优势,探索教研、教学、教材、课程与活动的“五个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
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贵州省)牵头单位,贵州师范学院聚焦工作机制、特色品牌、示范“金课”、课程资源、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注入活力——
牵头制定《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方案》,明确“思政黔行”特色品牌、打造示范“金课”、培育教研成果、培育师资队伍等6个方面16项具体任务;
举办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学术论坛、共同体建设成员单位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培训等,帮助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助力优质思政课建设,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彩贵州新画卷里的思政课”教学成果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套思政课一体化示范教学资源,被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共同体的成立,为一体化改革创新,提供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平台。”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楚亚萍表示,接下来,团队将围绕目标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一体化、评价一体化、成效一体化,在横向贯通,纵向联动,系统集成上,持续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提供“学术支撑”。
针对一体化建设的难点、痛点、堵点。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凤建议,要持续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协同机制;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内容建设;推进评价体系改革,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标准;落实保障措施改革,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试点建设。
循序渐进聚焦学生全段成长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毕节市黔西市化屋村化屋小学共建“大中小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共建基地”;
贵州师范大学与学校附属中学、小学举行一体化的大中小学生入队、入团、入党宣誓仪式,构建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助力青少年走好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
贵阳市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贵州省实验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杨梅受邀为锦屏县中学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近年来,贵州大中小学校在思政课建设中紧密联系、良性互动。
“在实际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当遵循各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杨梅认为,要通过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所知所感,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科学思路”呵护学生“拔节孕穗期”。
迎新生,思南县第一小学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开展“认五旗·识五徽·唱五歌·知五认同”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
毕业季,台江县民族中学为高三学生精心设计一节廉洁思政课、一句廉洁寄语、一张清廉书签“三个一”的毕业“礼包”。
寒暑假,贵州大学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实践学习、支教、种植业帮扶、文化调研以及红色文化宣讲等活动,引导学生读懂“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答好“实践题”。
“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
接下来,贵州将坚持放眼学生“全段成长”与聚焦学生“学段差异”相结合,做到育人主体一以贯之,教学内容纵向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大中小学各学段知识、能力、价值有机联系和科学贯通,努力开创新时代贵州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