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波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在推进红花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遵义市红花岗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主战略、努力实现主定位,63万党员干部群众用拼搏提升红花岗实力,用实干描绘红花岗画卷,用实绩诠释红花岗担当,用变化彰显红花岗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全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奋力建设“红色文化名城、高新发展引擎、生态宜居福地”宜居宜业宜游红花岗。
文旅融合发展 展现红色文化名城魅力
“遵义自然环境很好、气候宜人,而且有底蕴有历史有内涵,很适合慢慢品读。”今年暑假,来自四川的游客陈乐瑶将遵义会议纪念馆作为暑期旅游第一站,带着孩子一起接受革命教育。
像陈乐瑶一样,来到转折之城,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品味红色文化、感悟那段波澜壮阔的长征历史、接受红色革命教育的游客,每年超过500万人。
丰富的红色资源是红花岗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重要的旅游资源。近年来,红花岗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立足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按照“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红色旅游发展思路,不断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推动旅游转型升级,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老城无疑是遵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和最具代表性的街区,是展现红城形象和游客感受遵义魅力的重要窗口。位于遵义老城中心毗邻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遵义1935”街区,就是红花岗按照这一思路打造的一个集“场景+住宿+多业态”的红色旅游生态圈。
“我们将努力把遵义·1935街区打造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型消费空间,成为遵义新的地标名片。”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遵义·1935街区由1935新天地、红军街、遵义纪念公园组成,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将在保留街区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对街区改造提升,引入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区,不断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
遵义·1935街区是以遵义会议纪念馆为核心的“遵义1935”红色文化旅居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红花岗区正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加快构建“场景+住宿+多业态”的红色旅游生态圈,以场景引客、住宿留客、业态聚客持续推动红色旅游多元化、融合化发展,努力把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遵义1935”红色文化旅居生态圈打造成为黔北最吸引人的区域性文旅消费集聚区,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让红色文化资源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更好地把丰富红色资源带来的人气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奏响“遵义故事·就在红花岗”的最强音。
随着《伟大转折》剧目的上演,随着丁字口中国供销·星悦茂地下商业街正式开街,随着遵义·1935街区的改造提升,随着“场景+住宿+多业态”的红色旅游生态圈的不断丰富,随着以遵义会议纪念馆为核心“遵义1935”红色文化旅居生态圈的日益完善,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旅游+”的不断深化,黔北明珠红花岗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把握发展机遇 打造高新发展引擎
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更是产业发展的沃土。
“我们的全自动高速碰线机、糊箱机、模切机都是国内外先进设备,数字化程度、智能化程度都比较高,节约人力成本20%至30%,生产效率提高2倍,产能提升1倍。”友联(贵州)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赵建青介绍,公司今年产值预计达2亿元以上。
“我们将继续深耕新能源汽车产业,围绕新材料15万吨、大型一体化压铸件20万套,及月产10万套汽车轮毂,加强校企合作进行技术研发,争取成为西南地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阿强说。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融入成渝经济圈和市场需求,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创新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全力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遵义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行政主管詹仕超也同样满怀信心。
…………
这里是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这里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
沿着遵义高新区一路前行,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大企业大项目充满活力:遵义长岭特钢优特钢精深加工技改项目加快推进,将为红花岗区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打下坚实基础;遵义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已累计配套新能源汽车超30万辆,创造产值约16亿元,并实现对外贸易额零的突破;遵义天然气液化调峰储备站及综合利用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国家级遵义高新区处处呈现出苦干实干、奋勇争先的发展热潮,焕发出崭新气象。
红花岗区牢牢把握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新国发2号文件、建设省域副中心、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政策机遇,抢抓新型工业化发展以及“风口”产业机遇,以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基础,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健康医药和数字经济“3+1”主导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闯出一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扩增量、材料工业发展稳存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质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奋力在遵义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挑大梁,奋力把遵义高新区打造成为遵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顶梁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地,成为引领遵义市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力争到2025年,遵义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工业产业产值占比达72%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100户以上,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以上,省市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形成2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遵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提升幸福成色 建设生态宜居福地
如果说红色是红花岗的底色,绿色则是红花岗的靓色。
如今漫步在红花岗区湘江河畔,映入眼帘的是河水清澈、碧波荡漾,市民在河边散步、健身,享受着惬意和幸福。
“我在湘江河练独竹漂已经好多年了,这些年河水越来越清澈,来这里玩水上项目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独竹漂爱好者谭丽雯说,河段上经常都看到保洁员,不仅及时清扫河岸的垃圾,还驾着快艇打捞河里的枯叶等漂浮物,确保河道的干净。
多年来,红花岗区持续在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方面下功夫,累计投资30亿余元,先后实施洛江、蚂蚁河(舟水河)、高桥河支流八卦沟、忠庄河、喇叭河等河流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新建污水处理厂(站点),完善截污管网,区域内水生态治理明显加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高,群众对水生态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这是红花岗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和写照。
绿水青山绽“红花”。红花岗区认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大战役,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持续擦亮绿色生态发展底色,让红花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6%,综合指数2.39,六项污染物稳定达标,虾子河黑臭水体治理保持长治久清,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湘江干支流11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红色红花岗的绿色愈发亮丽,把生动的绿色答卷写在了青山绿水间。
一幅山青水绿天蓝城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正在430平方公里红花岗大地上徐徐展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红花岗将始终立足“红色文化名城、高新发展引擎、生态宜居福地”的城市定位,不断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一步一个脚印把“三宜”城市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图景。
(本版图片由遵义市红花岗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