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坚
9月初,超强台风“摩羯”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地区登陆,仅文昌一地的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327亿元。台风导致文昌电力设施受到严重损害,停电停水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面对灾情,南方电网贵阳供电局第一时间响应南方电网公司命令,组建共534人的援琼队伍,越山跨海,千里驰援,连续奋战二十天,顺利完成支援抢修复电工作。
三重梯队 重任挑肩
文昌人常说,文昌椰子半海南,东郊椰林最风光。今秋,受超强台风“摩羯”入侵,东郊椰林风景区沿线多个村庄停电、停水、断网。9月21日,贵阳供电局抗“摩羯”抢修复电队接到上级命令,在完成文昌市文城镇抢修任务后,快速转战东郊镇建华山村,对该村19个受损变压器台区开展抢修攻坚。
当日早上8点30分,复电队现场指挥部派出由副指挥长令狐劲松、生产技术组负责人罗轶、现场施工队负责人王勇组成的“先遣指挥队”,前往东郊镇抗风保电指挥部与建华山村村委会,对接抢修工作。
从驰援文昌开展台风抢险以来,贵阳供电局应急抢险形成了以贵阳供电局应急指挥中心统筹,贵阳供电局抗“摩羯”抢修复电队现场指挥部调度,“先遣指挥队”“侦察队”“大部队”——“三梯队”具体实施的应急抢修“组合拳”。通过这套“组合拳”高效开展区域内22条受损线路及低压台区的抢修。
“先遣指挥队”刚到东郊镇抗风保电指挥部,对接工作就遇到了波折。东郊镇抗风保电指挥部向“先遣指挥队”提供了两份抢修资料,一份是受损变压器及相关线路区段汇总清单,另一份是受损线路电网单线图。“先遣指挥队”第一时间在电网单线图上圈画出受损变压器及相关线路区段,以便通知无人机团队开展现场勘察。
“不对,电网单线图有三台变压器,在受损变压器及相关线路区段汇总清单中没有找到。如果两份资料的数据不能匹配,抢修工作可能会出现遗漏的点,导致部分区域没有‘抢’到,对用户来说就有可能没电用。”发现图纸不对劲的罗轶,立即打电话给贵阳供电局抗“摩羯”抢修复电队现场指挥部,请指挥部快速进行核实。令狐劲松驾驶车辆带着罗轶、王勇驱车赶往下一个点——建华山村村委会。
当日10点,“先遣指挥队”到达建华山村村委会。建华山村有1000多户村民,受台风影响,村里停了电停了水,建华山村中心街道上部分餐饮、百货店经营户只能用上自备发电机发电。“先遣指挥队”到村委会找到建华山村党支部书记黄辉,目的就是一个,希望村里能够帮助抢修队伍开展树障清理。
“我已经通知全村39个村民小组组长,只要你们现场工作有需要,我们立马组织村民协助开展供电设施通道清理。一台挖机正在赶来路上,随时听候调遣。”黄辉的话,正是令狐劲松最想得到的承诺。
“先遣指挥队”的前期沟通是取得村里配合的前提。要想相互配合密切且高效,无人机团队开展的现场勘察是关键。
当日11时,就在“先遣指挥队”与黄辉的沟通过程中,现场指挥部成员、无人机团队负责人王林波向罗轶发来更新版的电网单线图,图上变压器所示与受损变压器及相关线路区段汇总清单一一对应。在村委会门口,令狐劲松与罗轶依据电网单线图,迅速将抢修工作分为“四份”,调集四组无人机团队现场勘察作为“侦察队”,迅速奔赴受损区段,开展故障勘察。一旁的王勇根据分组同时组织四支抢修队作为“大部队”,作好随时开赴一线的准备。
当日13时,“侦察队”现场勘察结束,受损电线杆、导线、金具等数据陆续向指挥部汇集。“大部队”也第一时间根据“侦察队”提供的工作量与“先遣指挥队”的任务分配迅速分组,备齐随车吊、无人机等作业工器具出发。
“先遣指挥队”在返回现场指挥部途中,一辆接一辆抢修队伍满载抢修队员的工程车辆与他们逆向而行,奔赴建华山村抢修一线。
当日15时,村里提供的挖机以及数十位村民,在“侦察队”给出树障清理的具体坐标后,在“大部队”入场前,完成了抢修区域内的通道清理。
当日19时,19个受损变压器台区中,已有4个完成抢修工作,剩余抢修工作于9月22日全部完成。
十年磨剑 从容渐进
作为实施核心的“三梯队”即现场指挥部先派出由三五名技术骨干组成“先遣指挥队”,负责接收任务,指挥安排。“先遣指挥队”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对接属地政府、供电企业、村居组织,掌握受损设施基本情况后,进而派出由无人机团队领衔的现场勘察“侦察队”,对受损设备进行精细化勘察,摸清受损情况,核实工作任务量。随后,“先遣指挥队”根据“侦察队”统计出物资与抢修人员准备数据,调配好物资,组织抢修“大部队”进场开展抢修。
“我们在应急抢险中采用梯队推进的方式,最大好处是灵活机动,做好万全准备后轻装上阵,避免大部队接到任务后‘一窝蜂’导致兵荒马乱。异地开展抢修,不熟悉地理环境,不熟悉供电设施情况,现场情况随时变化,每一条线路、每一台变压器的抢修都非易事。必须谋定而后动,打有准备之仗,才能事半功倍。”令狐劲松说。
此次东郊抢修“先遣指挥队”三人里,令狐劲松曾参加过2014年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抢险,那一年,他的“战场”也在文昌。相隔十年,这一次,政府与村民给予的巨大支持让令狐劲松印象深刻。
“文昌这边的树木又高又大又茂密,树障是现阶段推进抢修提速的最大障碍。开展一条线路的抢修,如果我们自己清理树障,至少要2天时间才能修复。如果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支持,由他们协助提前完成树障清理,1天就可以完成修复。这一次,清理树障的工作,几乎都是政府组织村民协助完成的。”令狐劲松说。
之前在参与文城镇的供电抢修中,贵阳供电局抗“摩羯”抢修复电队充分发挥政企联动优势,于9月17日与文城镇政府及文城供电服务中心共同成立工作指挥部,积极组织各村民小组对树障进行砍伐,提前清理线路走廊,开辟电杆运输通道,为立杆架线提前做好准备,以便抢修队伍能更快、更好开展抢修作业。
令狐劲松坦言:“十年前来文昌抢险,主要和村一级进行沟通,这次从市、镇层面建立了沟通协同机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一次文昌抢险体现出的政企之间高效联动,也是十年来,贵阳供电局应急体系、应急意识,应急能力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在应急体系方面,这一次应急响应的准备和速度更快。“威马逊”时,贵阳供电局驰援队伍是台风后数日才进驻,而这一次,南方电网公司提前发出一级响应,贵阳供电局第一时间就已做好应急准备。台风后第二天上午,500余人的大部队迅速“出征”。
在应急意识方面,“威马逊”时,贵阳供电局驰援队员们全凭一腔热血就奔赴海南,开了两辆交通车到海南,一路上爆胎多次,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这一次首先派出了侦察队,人数少,相对更加安全可控。侦察队提前核实灾情,快速对接吃住行等后勤保障。从大部队需要准备什么工具、车辆、行进路线、休息时间等一一做好安排,确保安全可控。这一次,取得当地政府支持的力度也很大。
而在应急能力方面,“威马逊”时,大部队到达现场之前是很慌乱的,不知道到现场之后要干什么,不知道带什么东西到海南来,没有针对性。这一次因为派出了侦察队,可以第一时间把相关信息传递回后方,大部队进驻后,第二天就开展了抢修工作。这次设备水平也有很大提升,最明显的就是无人机团队对于整个工作效率的提升,原来勘灾只能靠人一步一步走,现在无人机不管从领路、勘灾,甚至还能开展安全管控工作。
“异地开展供电抢险,每一支队伍首先要攻克的一大难题是对地理环境的不熟悉。相比十年前现场勘察主要依靠人海战术,本次文昌抢险,虽然需要抢修的点和抢修工作量相比‘威马逊’时增加了近一番,但我们有无人机做支撑,抢修效率更高,更安全,也更从容。”贵阳供电局10千伏文砖厂线现场抢险组第四小组组长黄保强同样参与过2014年“威马逊”抢险,在他看来,如今派上无人机后,勘察视角更多,通过镜头变焦把设备拉近后近距离观察,勘察精度更细,抢修材料的准备也更精准,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通过无人机进行现场勘察,工作效率提升50%。
“抗风救灾伸援手 跨海驰援见真情”。9月21日,文昌市副市长梁剑肖代表文昌市委、市政府将一面锦旗送到贵阳供电局抗“摩羯”抢修复电队现场指挥部,对贵阳供电局抢险队员们告别家人,背上行囊,带着无畏的勇气,踏上千里驰援之路表示感谢。
建华山村村民黄明丽背靠东郊椰林风景区,开着一家农家乐,台风过后这些天,虽然生意受到影响,但只要见到有抢修队路过,不管是供电供水还是电信,但凡来她家买椰子,原本10元一个的椰子打折7元一个,还买4赠2。给抢修队员带路、送水、送毛巾,为支持抢修砍掉自家的椰树、槟榔树……超强台风“摩羯”让贵阳供电局抢修队伍十年间再次越山跨海,千里驰援。在文昌政府、百姓鼎力支持下,贵阳、文昌,山海连心,同向“追光”。
(本文图片由贵阳供电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