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满怀“交”情 奋楫笃“行”

——交行贵州省分行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9月10日,交通银行贵安数据中心项目启动,为交行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提供安全稳定、可持续的基础支撑。

交行贵州省分行宣传人员进车间宣传金融知识,守护群众“钱袋子”。

在交行贵州省分行支持下,云上琥彩(贵州)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欣欣向荣。

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方案,助群众财富稳健增值。

开通银发专柜,为老年客户提供贴心服务。

周晓玲 王婷婷

9月10日,贵州省政府与交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天,注定是被载入交行贵州省分行发展史册上熠熠生辉的日子。

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双方达成的共识,也是交通银行掷地有声的承诺。

言必行,诺必践。以此为崭新起点,交行贵州省分行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以金融“五篇大文章”精准对接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只争朝夕、笃行不怠,将合作协议落实到推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干中,落地到以多元金融服务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巧思中。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锚定向实而为、向绿而行、向高而攀、向数而融的转型发展目标,该行充分发挥交银集团全牌照优势,持续迭代升级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贵州重点产业、“数字贵州”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民生等领域注入强劲金融动能,在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拔头筹、争上游。

■ 科技金融 全程护航“幼苗”成长

日前,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览区惊喜连连,其新技术“城市停车服务”系统以其高技术含量和操作便捷性圈粉无数。

凭实力出圈,该公司热度爆表背后,离不开交行贵州省分行连续多年来的鼎力相助。

继初创期为该公司注入3000万元信用贷款后,交行贵州省分行一路陪伴公司成长,无微不至地为其提供信贷、“智慧记账”、上市辅导等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精准呵护公司在短短数十年快速成长为行业龙头。

如今,更多交行与该公司双向奔赴的故事仍在精彩续写。

而这,只是交行贵州省分行发挥金融优势,厚植金融沃土,浇灌科技“幼苗”成为“参天大树”的精彩一瞥。

科技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肩负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在贵州,科技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成长为培育贵州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轻资产、缺抵押等特点,导致这类企业很难获得与其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资金支持。

从科技型企业的痛点出发,交行贵州省分行从顶层设计到整体推进,谋新、谋深、谋实,运筹帷幄创新战术打法,倾注“耐心资本”全程护航陪跑,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努力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有机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推动贵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7月,随着《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科技金融行动方案》出炉,一系列务实高效、科学精准的政策举措应声落地,推动该行科技金融的大船扬帆远航——

一把手挂帅,成立科技金融专班小组,在全行范围内广发“招募令”,征集各个条线业务“高手”,组建科技金融工作柔性团队,通过“会诊把脉”,对症“下药”,靶向施策,确保全行科技金融工作有的放矢、精准高效。

聚焦科技型企业资金供给不足困境,该行大开金融阀门,释放充足金融动能,想方设法提升科创企业含“金”量。

以“黔行科e贷”为拳头产品,陆续推出一批无需抵押,线上秒批秒贷的“科创快贷”“批量担保贷”“专精特新信用贷”“人才贷”等一系列融资“工具箱”,以金融之力铺设企业成长之路。

依托“交银科创”品牌和集团全牌照优势,为科创企业提供贷款、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科技租赁等多层次、全方位、接力式金融服务,以“股贷债租”综合化方案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陪伴科创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成长,为其“成长成才”撑腰鼓劲。

“不看砖头看专利,不看资本看智本。”为破解科技型企业评价难、融资难问题,该行打破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创设“1+N”评价模型,将企业纳税、订单、科研团队及科研投入占比等“无形资产”纳入审核授信范围,通过精准“画像”,引导金融“活水”流向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让更多企业不再等“贷”。

作为科技金融领域“重量级选手”,交行贵州省分行怀揣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一个也不能少”的美好愿景,走出网点、倒逼自我,用脚步丈量市场、以真诚广交“朋友”,在科技金融新赛道策马扬鞭、奋勇争先。

聚焦目标客群,该行打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创新重点行业内部,全面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其量身订制多元化服务方案,确保金融服务不遗漏、不断档。

同时,积极“连线”贵州省工信厅、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实时更新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等行业名单,对照行业名单点对点开展服务,为其更快更好开辟授信审批“快车道”。

数据力证:只有足够专业,才能赢得市场与尊重。截至上半年,交行贵州省分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55.6亿元,较年初增幅51.5%,市场覆盖率14.25%,其市场覆盖度和贷款增幅均在交行系统内排名第一。全省3300余户科技型企业中,已与交行贵州省分行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达1000余户,占比31%。

■ 绿色金融 强劲“贷”动绿色发展

如果说交行以科技金融占得发展先机,那么绿色金融则是该行赋能实体经济打开向绿、向新、向未来的“金钥匙”。

9月,走进兴义市电解铝产业园,蓝天白云下,再不见以往的“烟雾缭绕”,取而代之的“清新爽朗”让人备感舒适。这样的“大反转”得益于交行贵州省分行支持园区新建的电解铝项目烟气脱硫净化系统。

近年来,该园区面临能耗高、技术陈旧、环保性能亟待提升等“烦恼”,急需资金转型升级。然而,受能源行业授信政策影响,该园区连续在多家银行吃了“闭门羹”。

传统能源行业能不能贷、敢不敢贷?市场没有答案。

交行贵州省分行清醒认识到,没有敢闯敢试的精神,做不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立足贵州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远瞻布局,该行综合分析园区绿色转型的巨大潜力,通过“一事一议”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大胆为园区注入资金7亿元,成为省内首家为该园区注资的国有大行。

在该行支持下,该园区入选为我省绿色制造企业名单,为贵州化工行业绿色低碳树立了标杆,更助力我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已不是交行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首次“尝鲜”。2021年以来,该行作为首家为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提供贷款的银行,4年来已累计提供18亿元资金,支持企业成为贵州以磷为基础的绿色新能源明星企业。

正是有了对贵州绿色发展大局的了然于胸,以及顺应全球绿色发展大势的正确选择,交行才能一次次笃定前行,成为绿色金融领域的探路先锋。

紧跟贵州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战略步伐,该行把绿色金融列为一把手工程推进,成立绿色金融发展委员会,将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主责主业,以“一转、一新、一生态”为重点发展领域,通过一条条真抓实干务实举措、一个个资金倾斜的金融“大礼包”,密集表达该行向“绿”而行的行动力。

聚焦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该行先后对磷化工、制造业等11个重点行业进行精分研究,深刻把握不同行业转型需求,及时调整绿色信贷结构,制定综合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方案支持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截至今年8月,通过“绿+信贷 ”“绿+投行”“绿+贸融”“绿+普惠”“绿+个金”等“绿色+”产品,该行累计注入27亿元支持贵州一批重点煤电、化工企业等传统产业“绿色升级”。

聚焦贵州“六大产业基地”,该行主动向白酒、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等产业集群伸出信贷之“手”,先后以超40亿元资金为“电动贵州”建设蓄势赋能,投放超10亿元资金全力支持贵州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以交银力量将绿色“生命”和自然伟力变换成“金”。

投放近7亿元支持贵阳市南明河流域生态治理,助其全国首例埋深最大的全埋式污水处理厂顺利建成,并在全国21个省市复制推广,“交行方案”为城市内河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投放3.12亿元,重点支持毕节市145万亩林地国储林建设,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之时,“交行蓝”正全力护航贵州“绿”永不褪色……

数据勾勒出该行的绿色“丰”景:绿色信贷规模由2020年35亿元增长至今年92亿元,其贷款增速远高于该行非绿贷款增速。交行的“绿色实力”也正强劲“贷”动贵州完成“绿色逆袭”。

■ 普惠金融 双向奔赴赢得未来

当绿色金融在黔山秀水间点“绿”成金,该行再一次登高眺远,将目光聚焦至民生百业。

“多亏交行给予支持,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将扩宽牛舍,再买些肉牛,扩大养殖规模。”近日,贵州某肉牛养殖基地负责人收到贷款到款通知后说。

今年初,因资金短缺,该基地扩大经营被迫按下“暂停键”。了解企业融资困境后,交行贵州省分行通过走访,用时不到一周,即为企业发放“黔牛快贷”300万元,推动基地发展提速向前。

如今,在该行支持下,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每一头牛被新戴上了“耳标”,通过耳标记录的肉牛成长及交易情况,为养殖户增强了融资能力。

当金融之力与民营经济相互交织,这样“双向奔赴”的故事是交行贵州省分行深耕普惠金融的有力印证。

一直以来,普惠金融一头连着企业经营“小生意”,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小日子”。

普之城乡,方显金融担当,惠之于民,方能扎根民心。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中,不仅是国有大行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担当,更是金融机构拓展发展蓝海的必然选择。

站在“做普惠就是赢得未来”的高度,该行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将普惠金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倾斜全行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推动普惠金融业务不断扩面、提质、增效,让交行普惠金融阳光雨露更快普及、更广惠及千企万户。

聚焦民营中小微企业缺抵押、弱担保等痛点,该行依托金融科技,先后落地一批“普惠e贷”“黔交快担贷”“线上烟户贷”等线上信用产品,以交行数智化经营、差异化服务能力,持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获得率。

同时,主动与贵州省工信厅、贵州工担公司、贵州农担公司等跨界合作,以政银企三方联动,打通企业需求和金融产品之间信息壁垒,精准滴灌民营中小微企业迎来高质量发展“丰收季”。

为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挖掘更多潜在客户,该行挥动金融科技魔法棒,主动靠前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工业园区、田间地头,努力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到惠民便民“零距离”,真正把金融为民的初心本色铭于心、践于行。

聚焦园区产业集聚优势,该行重点优选大数据、新材料、医药等14个行业,批量捕捉上下游企业需求,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将企业聚在链上、将产品落实到链上、将服务延伸到链上,当好企业“贴心人”。

紧盯县域乡村金融服务触达不及时、覆盖不全面的痛点,该行以金融科技搭“桥”,聚焦县域支柱产业及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重点客群,推出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和产品,不断推动金融资源向县域乡村倾斜,让交行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到村口,印记到村民心中,开辟该行县域乡村业务新空间。

其中,瞄准贵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资金需求“靶心”,该行综合运用“农贸贷”“黔牛快贷”“酒粮贷”“刺梨贷”等产品“工具”,全力推动黔货出山、黔货出海,助力贵州描绘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蓝图。

截至今年8月,普惠贷款余额超44亿元,在交行系统内名列前茅。熠熠闪光的成绩单,是对该行坚定走普惠金融之路的最好肯定,亦坚定了贵州交行人埋头苦干服务民营经济和社会民生的信心。

■ 养老金融 多箭齐发助力“享老”

9月10日,又到了发行新一轮国债的日子。家住贵阳市民生路的李奶奶一大早就马不停蹄赶往交行贵阳大十字支行购买国债。

刚走进该行一楼大厅,大堂经理就热情迎上来,询问其办理业务相关事宜,引导李奶奶乘坐专属电梯直达二楼“银发专柜”,几分钟时间就为李奶奶办完业务。

当天,在交行其他网点均开通机动“银发专柜”,满足老年客户购买国债需求,受到客户一致好评。

让老年客户交口称赞的远不止“银发专柜”,还有专为老年人精心设计的功能齐全又人性化的适老设施,以及直抵人心、暖透心窝的交行服务。

以网点适老化改造为例,该行围绕老年群众习惯和金融需求,结合“网点怎么改,您说了算”升级主题,主动邀请老年人对网点升级改造、服务质量提升等“提意见”“挑挑刺”,不断优化完善适老化设施,让老年人打心眼里感到方便、舒适。

如每天开辟机动“银发专柜”,为老年群众办理业务大开“绿灯”;在网点内增配助听器,方便老年人交流;主动上门到偏远乡村、社区高龄老人身边办理社保卡激活、账户改密等业务,“零距离”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金融服务。

如今,经过适老化改造升级后的交行网点,不仅成为老年人办理业务的温馨场所,还成了老年人偶尔歇歇脚、聊聊天的社交空间。

网点等物理空间的适老化改造,只是交行贵州省分行全面发力养老金融的第一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秉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该行从“金融为民”情怀中找准着力点,从老年人急难愁盼中找准发力点,从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等方面多箭齐发,努力办好一件件“为老小事”,助力群众幸福“享老”,开辟该行养老金融新赛道。

紧盯个人养老金业务,该行制订专项服务活动方案,全面加快个人养老金开户。截至今年9月下旬,该行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即将突破十万户大关,位列交行系统前茅。不断更新的开户数据,为该行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大展拳脚提供坚强支撑。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遵义市、安顺市等省内尚未开通个人养老金试点业务的地区,该行未雨绸缪,将准备工作提前,开展个人养老金预开户业务,已实现开户数超12万户,为这些地区正式开通试点业务蓄满势。

在个人养老金产品配置方面,该行发挥交行财富管理先行者、金融全牌照经营、专业财富管理团队等优势,从该行“沃德优先”系列产品中优中选优,提供一系列稳健固收优质养老金产品,让客户随心选、放心投、安心持。

为帮助老年人打理好“养老钱”,满足老人多元资产配置需求,该行化身财富管理“大管家”,根据老年人不同投资偏好,量身定制个性化理财方案,让“养老钱”稳健增值,以金融之力守护“夕阳红”。

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催生养老产业风生水起,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赋能实体经济的应有之义。

聚焦养老产业金融需求,该行一方面加大对省内养老产业的摸底调查力度,另一方面加速研发创新养老产业贷款产品,不断培育优势养老产业主体,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养老产业领域,推动“夕阳事业”成长为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

掷地有声的举措,只因心中最深情的牵挂。交行以专业的金融服务,托起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稳稳的幸福”,而这样的温情故事还在继续。

如今,走进交行任一网点,即可体验“办社保,到交行”的便捷服务。

这正是该行深耕养老金融、发力“金融+社保”业务,助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生动实践。

围绕客户需求,该行积极构建综合化的养老服务生态,在全省46个网点构建了“社银一体化”养老服务,为市民提供查、办、缴社保等多项高频服务,真正打通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就近办、多点办愿望成真。

化“问题”为“破题”,勇于探索的贵州交行人将充分发挥金融全牌照优势,先行探索、抓紧破题,在养老金融新赛道上创新作答、勇破困局。

■ 数字金融 御“数”而飞赋能转型

当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你追我赶,在交行服务贵州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征途中各自绽放精彩,数字金融则如同强劲的助燃剂,以其数字技术和手段,创新点燃各项金融业务加“数”前行。

置身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交行贵州省分行深信,大数据时代,交行的未来在“云”上,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不仅是交行数字化转型、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必然之路,更是该行通过数据赋能,增加优质金融产品供给,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

在集团强大的金融科技加持下,该行一方面持续挖掘行内行外数据资产价值,不断释放数据红利;另一方面持续筑牢数据底座,以数据赋能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推进触达方式向线上移动转变,业务开展向场景融合转变,持续夯实“数字化新交行”发展之基。

金秋时节,黔贵大地稻花飘香、风吹粱田千重浪,目之所及,青色山峦与金色田野撞了个满怀,丰收的喜悦在田野间飘荡……

此时,正值红粱收购季节。与往年忙着对比挑选优质红粱供应商相比,遵义市余庆县某红粱公司负责人今年轻松翻倍。通过手机MAP智农APP,该负责人轻点屏幕,即对欲收购的红粱从耕、种、管、收方面有了全面了解,几分钟时间就敲定好供应商。

“交行依托这个高粱实时种植遥感系统,不仅让红梁有了‘身份证’,保证我能收到‘放心粮’,安心卖给上游公司,还能让交行以交易数据为依据,为我扩大授信。”企业负责人看着屏幕上红艳艳的高粱,心里乐开了花。

一张红粱“身份证”背后,是脑洞大开的“跨界联姻”,也是交行数字金融赋能业务创新的全新尝试。

以“数”为媒,该行还甘当“红娘”,与贵州省税务局、省工信厅等部门以及省内医药、烟草行业合作,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促进多项跨界合作,实现业务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搬运。

通过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该行相继创新推出线上烟户贷、惠民贷等一系列数字化金融产品,丰富该行融资“货架”,提升企业融资获得率,释放数实融合更大能量。

该行对数据的挖掘利用仍在持续深入。9月10日,交通银行贵安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一期2026年投入使用后,将为该行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绿色节能、可持续的基础支撑。

不仅服务实体经济,也关注百姓民生。聚焦群众衣食住行和所需所盼,该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并把丰富多彩的银行服务悄无声息融入到百姓高频消费场景,以数字化转型成果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通过科技赋能,上线全省第一家交政通业务,将群众关心关注的户籍办理、生育收养、结婚登记、交通出行等120余项高频政务事项嵌入网点小小终端机具。目前,6万多笔政务事项在“交银e办事·交政通”中得到妥善办理,其服务速度备受群众青睐与好评。

以“交政通”的数字化转型为有益探索,交行不断打磨自己,与自身较劲,积蓄更大“起跳”力量。

借助社保、公积金等“云”上数据,为新市民群体匹配消费、个人经营贷款,为其创业就业添信心、增底气;与医院、保险公司建立数据关联,推出“信用就医”“商保直付”等便民就医产品,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省钱、更舒心。

针对健身、餐饮、美容美发等行业市民预充值资金安全问题,该行与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贵州省贵商易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架起数据共享“桥梁”,联合推出省内第一个“预付式消费资金监管平台”,以“硬核”手段让不良商家无路可逃。

未来已来,交行有“数”。以数字金融为开路先锋,该行将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努力奔跑,以更新、更快、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以创新为墨、实干为笔,善作善成的贵州交行人,必将一鼓作气,把“五篇大文章”续写得更加精彩、更加出色。

(本版图片由交行贵州省分行提供)

--> 2024-09-29 ——交行贵州省分行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5843.html 1 满怀“交”情 奋楫笃“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