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聪 蒋玮 杨裕周
地处黔、湘、渝两省一市接合部的铜仁市松桃自治县,自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之称,乃“黔东门户”、贵州“东大门”。
松桃自治县是我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万苗乡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砥砺前行,让这个曾经的“老、少、边、穷”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5载长歌奋进,苗乡蝶变展“兴”景。金秋时节,走进松桃,深切感受苗乡大地的精彩变化与喜人新景。
红色引领奋进前行
沿着沿印松高速公路行驶半小时,就可抵达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石梁乡。1934年,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后,曾在此召开会师欢迎大会。松桃十分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石梁乡街上至今还完好保存着会师桥、红军井、红军宣传标语等红色遗迹。
丰富的红色文化,成为松桃干部群众汲取奋进之力的不竭源泉。该县弘扬长征精神,全力抓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奋进之姿,推动苗乡精彩蝶变。
坚持以改革激活力。松桃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打破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难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借全面深化改革东风,该县广大干部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模式,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以开放促发展。松桃在中央、省、市的关心重视下,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通出山大通道——20世纪70年代,位于松桃大兴镇的大兴机场(即今铜仁凤凰机场)正式建成通航;本世纪初,过境松桃的渝怀铁路在孟溪镇设立火车站;2014年底,松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松桃迈进“高速时代”……
如今的松桃,已形成集公路、铁路、高铁、航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联接长三角、珠三角的桥头堡,实现从“边缘”向“前沿”的转变。
在畅通大动脉的同时,该县也在不断优化“毛细血管”:对串联乌罗、冷水、寨英、孟溪等乡镇的国道352线公路进行提质升级,大力建设通村、通组、连户路及产业路,为群众生活生产铺设坦途。
作为革命老区的石梁乡,曾经是松桃最偏远的乡镇,但随着沿印松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石梁也进入了县城“半小时交通圈”。而村村通、组组通公路的全覆盖,让该乡真正实现了内联外畅。
大交通促进大开放、实现大联动。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松桃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通过改革激发活力,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建设安居乐业的福地。
近年来,广东、湖南等地企业纷纷来到松桃投资建厂,与此同时,松桃的生态茶叶等特色产品也源源不断销往海内外。不少苗乡绝技陆续走出国门,苗绣、银饰等工艺品享誉四海,曾经封闭落后的松桃,正以开放之姿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绿色驱动业兴景美
位于松桃的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内,经低温干化脱氨和高温活化煅烧固硫两段式焙烧技术处理后的电解锰渣,被加工成建筑材料等,实现变废为宝的转变。
地处中国“锰三角”的松桃,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依托丰富的锰矿资源大力发展锰产业,锰矿、电解锰厂曾遍地开花,成为该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目前松桃共有19座锰渣库,堆渣量约920万立方米。这些锰渣若处理不好,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近年来,该县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奋力推动锰矿产业绿色转型,并加大对锰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贵州三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焙烧法工艺,将锰渣变废为宝,是治理锰污染的创新之举。
如今的松桃,绿色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该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富矿精开”要求,在推动锰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风能、电能等新能源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幅大美松桃现代化建设新画卷正缓缓铺开。
“十四五”期间,全县规划风电光伏项目22个,其中风电项目15个、农业光伏发电项目5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1个、生物质发电项目1个,规划总投资127.329亿元,装机容量207.45万千瓦。
经开区经多年发展,聚集了83家工业企业,形成以锰系新型功能材料为首位产业,以生态特色食品、特色轻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三大产业体系。先后获得省级开放型经济示范开发区、省级农产品加工聚集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等称号。
“除了工业企业聚集,这里还聚集了‘批零住餐’行业等220多家企业,建有医院、学校以及商业小区等,是一个产城深度融合、物流仓储便利、综合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新型开发区。”松桃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徐朝良说。
从锰产业“一枝独秀”,到新型工业遍地开花,经历75年的持续努力和不断开拓进取,松桃彻底改变了以前当地“一农独大”、工业微乎其微的局面,构建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松桃,经过75年发展,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转型:建立以家禽为主,生猪、蔬菜为辅的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培育壮大畜禽、油茶两大百亿级产业,加快推进茶叶、中药材、蔬菜、水果、食用菌、牛羊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而曾经几乎为零的旅游产业,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驱动下,也实现迅速发展壮大。苗王城、红石林、潜龙洞、桃花源等藏在深闺的旅游资源正逐渐被开发,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厚植民生底色亮
建于1957年的孟溪镇中心卫生院,现已成为松桃的县域医疗次中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
“过去医院的看病设施,根本无法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孟溪中心卫生院院长潘鸿说,自己1991年参加工作后,就一直在该卫生院工作,见证了当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小病忍、大病拖”,这是过去农村群众对待疾病的常见办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持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2013年,松桃投入约4000万元资金,把孟溪卫生院作为区域性中心卫生院进行建设。
“医院占地55亩,有专业技术人员136人,开设了门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12个临床科室。”潘鸿说,“医院还增设了CT机、四维彩超机等先进诊疗设备,可开展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等,能够满足孟溪及周边大坪、寨英等乡镇近20万人的医疗需求。”
医疗是民生之需,松桃不遗余力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力为一方群众的健康护航。目前,位于九龙湖畔的松桃自治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已建成完工,即将投入使用。
该新院区于2014年开工建设,占地269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150张,总投资10多亿元。松桃自治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震表示,新院区投入使用后,医院规模及基础设施水平将处于省内县级医院前列。
除了医疗事业在加速发展,该县也在逐步破解教育、就业、养老等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松桃始终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仅2013年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累计支出就达到40多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96%。
乡村振兴成色足
在松桃自治县孟溪镇的强村富民工坊,车间里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工厂负责人杨涛铭说:“下半年订单较多,我们每天都开足马力生产,全力赶制订单。”
2023年,松桃以孟溪镇为试点,整合周边14个乡镇4977万元资金,建成了孟溪强村富民工坊,与贵州乐嘉文创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协议,开展中高端玩具生产业务。
据了解,贵州乐嘉文创科技有限公司,是2021年4月通过招商引资落户松桃经开区的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在松桃自治县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该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功带动2000多人就业。乐嘉文创还把业务拓展到了村里,在孟溪等乡镇打造了10余个强村富民工坊,成为该县推动强村富民的重要载体。
松桃地处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20年,经省政府公示,松桃自治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彻底告别贫困。摘掉贫困帽子后,该县不断创新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强村富民工坊就是创新举措之一。
该县以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为契机,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村(社区)、企业、政府部门等党组织结对共建,引导产业进村,盘活闲置房屋土地,创办强村富民工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人群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已建成强村富民工坊35家,产值达1.34亿元,带动就业近6200人。
其中,孟溪强村富民工坊自去年9月投产以来,产值已超9000万元,收益达千万元,带动周边16个乡镇1300多名劳动力就业,务工人员年均增收3.2万余元。
孟溪镇钱山村大坳组的刘井龙,经过培训上岗后成为工坊彩印车间的管理员,每个月能拿到3500元。他说:“过去外出务工收入低、不稳定,如今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庭,收入也持续稳定。”
“强村富民工坊只是我们公司的业务之一。”孟溪镇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才说,2022年在县级强村富民公司的指导下,孟溪镇通过资源整合、资产盘活、资金融合的方式,组建了孟溪镇强村富民公司,并成立瑞帮劳务公司、瑞丰贸易公司、永盛玩具厂(强村富民工坊)等5个子公司。
“我们把公司的股权量化到全镇22个村,2023年公司还从利润中拿出120万元进行分红。”刘文才表示。
伴随着“强村富民”行动的深入推进,苗乡大地上的乡村振兴成色更足,村级集体经济也在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乡风更文明、乡村更美丽,宜居宜游的和美乡村触手可及。
75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松桃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携手前行,共同富裕的大道越走越宽,大美松桃现代化建设之路越走越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