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紫云

蝶变展新颜 奋进再出发

紫云县城。王凯骏 摄

中核紫云储能电站。 杜延卿 摄

红芯红薯线上热销。杜延卿 摄

马鬃岭风电场。 杜延卿 摄

杜延卿

9月14日,傍晚时分,在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印山综合体,迎来一天中人气最旺的时刻——步行街上各色灯光交错,音乐声此起彼伏,众多食客及眼花缭乱的美食,迅速点燃城市的烟火气,见证着紫云新型城镇化下的华丽转身。

交错闪烁的灯光,映射出新型工业化中,破立并举推动工业“挑大梁”的生动实践。

处一隅而观全局。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的时代背景之下,紫云这座黔中小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产业发展活力迸发、文旅消费旺盛红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乡村振兴步伐坚实……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紫云敢闯敢试、奋勇争先,踏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迹,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亮丽的发展答卷。

工业发展追新逐绿 释放发展新动能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随着今年7月工业发展“成绩单”出炉,紫云自治县工业增加值增速以49.7%位列安顺市第一,而在一季度,紫云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54%。

沿着时间脉络缓缓回溯,曾经,起步晚、规模小、底子薄……是紫云工业发展的“拦路虎”。

自然资源丰富,风力资源量大质优,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一系列先天优势让紫云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大有可为。

不破不立!转型、优化、整合……改革的“组合拳”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业领域开始。

2020年开始,紫云自治县积极推进现代能源产业建设,为安顺市建设高效清洁、保障有力、多元并举的新型能源综合基地提供强力支撑,县内新能源规模迅速壮大。

4年时间,紫云现代能源项目总投资约103亿元,总装机达到189万千瓦,已初步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格局。

万里晴空下,紫云自治县猴场镇的大山上,一块块淡蓝色的光伏发电板,随着山势起伏延伸铺开,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尤为夺目,十分壮观。

“6月28日升压站一次带电成功,首批光伏方阵顺利并网发电,目前,项目正在加紧剩余容量建设,预计今年年内完成项目全容量建设投产并网。”猴场农业光伏电站负责人李翔介绍,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1.31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并带来4700万元的产值。

而在紫云自治县大坡山,由118个电池舱和60个变流升压一体舱组成的中核紫云储能电站正稳稳运行,为千家万户送去绿色电能。

“整个电站就像一个超级‘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段充电,用电高峰时段再把电能释放回电网,放电时的响应时间能控制在毫秒级。”中核紫云储能电站相关负责人黄海洋介绍,电站2小时储满38万度电,可同时满足4.7万户居民高峰时段用电需求,不仅破解了风与光“看天吃饭”的难题,还显著提高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

4年以来,紫云自治县获得指标的现代能源项目达到21个,马鬃岭风电场、中核后窑农业光伏电站等一大批“风光”项目遍地开花,但紫云的建设热情依然不减。

中核火花二期农业光伏电站、大唐猴场农业光伏电站建设全速推进,计划今年年底全容并网;火花、庙湾、四大寨、松山风电场,正在开展升压站征地工作,争取9月份顺利开工建设;乌江水电猴场马寨一期农业光伏电站,装机10万千瓦,争取11月份开工……

一个个紫云现代能源项目拉满“进度条”,持续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锚定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紫云力争将新能源产业打造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紫云自治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佳兵说,紫云将围绕重点核心新能源企业,打造一家百万千瓦级以上的现代能源企业,实现发储送一体化运营,为紫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城乡发展大步迈进 建设和美新家园

纵观紫云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就不得不说印山。2023年,印山综合体投入运行后,迅速成为紫云的“门面”,从网红夜市升腾的“烟火气”到多业态深度激活的城市地标,印山的“蝶变”,不仅在旅游上“火出圈”,也给群众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紫云,你让我感到陌生。”9月14日,在外工作多年的韦宁逛了一遍印山综合体后发了一条“朋友圈”,引来一大波留言。

“家乡变化太大了。”“你在外工作这两年,紫云正好‘换新’。”……看着朋友圈的一条条评论,韦宁感慨:“除了印山没变,剩下全变了,现在这里吃喝玩乐‘一条龙’,咱们紫云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品质生活。”

紧扣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紫云正围绕贵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五个大提升”要求,锚定“精致精彩漫生活,宜居宜业新紫云”定位,倾力打造经济高质量、生活高品质、业态高水平的幸福美丽新紫云。

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26平方公里拓展到8.53平方公里,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1.19平方米增加到36.11平方米,城镇化率从17.85%增长到34.16%。

全县棚户区改造完成14111户;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3条7公里;打造文化墙、小景观、休闲广场等50余处;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增加学位3000个。建成城东、城南、塔山、宏泰等一批智慧小区。新增智慧停车场、口袋停车场、摩托车位等公共停车位1500余个。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紫云不断处理着“新”与“旧”,“改”与“护”的关系,不仅致力于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更在细节处不断延续着城市记忆,有“面子”,更有“里子”。

投入3.5亿元建成新职中;2022年成功申报了安顺市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项目“三全育人示范校、张行一一食雕艺术安匠工坊、《苗族刺绣》精品开放课程”;2023年底完成新一小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县第六、第七幼儿园和南沙中学,全面提升县城教育服务能力;2022年以来,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增加学位3000个,幼儿园增加学位720个。

同时,按照“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1+N”联动模式,以省级示范小城镇格凸河镇为引领,推进猫营、板当等示范小城镇标准化建设。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打造硐口、黄鹤营、小湾等省市县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9个,“美丽乡村”升级版示范村13个。

围绕“一核三星、两轴驱动、两区协同、全域统筹”城镇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乡村”四级城镇村等级结构,城镇空间持续优化,便民服务要素不断聚集,商业业态不断丰富。

徜徉紫云大地,城与乡宛如一枝并蒂莲,花开两处各自芬芳:主城区,高楼林立设施齐全,城市品质功能加速升级;乡村里,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大道如砥四通八达,游人如织处处和谐。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乡村振兴劲头足

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硬化宽敞的机耕道,蜿蜒伸展,一个又一个如画的村庄,被绿树和鲜花环抱……穿行在紫云田间,丰收的喜悦写在大地上,写在村民的脸上。

在紫云自治县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清晨刚刚采收的红芯红薯还带着露珠,就被工作人员带进直播间。

“家人们,这是我们家乡的红芯红薯,不管是蒸、煮、烤,口感都非常棒。”大屏上,4名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主播边品尝边推介,上百名网友的弹幕不停刷屏,成功下单的信息接连弹出。

“几天时间,就已经卖出上万单,每天销售接近千箱,现在我们把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不仅受到了网友的欢迎,更让红芯红薯在线上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每月线上销售量接近10万斤。”紫云自治县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负责人程振华说。

视角转到火花镇兴合村,回忆起三个月前火花蜂糖李热销的热闹场景,村党支部书记杨仕明喜不自胜:“李子还未成熟,各地的水果商就赶紧打电话预订,以前是愁销路,现在是不够卖。”

在兴合村,有村民种植18棵果树收入4万多元,亩产突破两万元,现在村里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年入百万的不在少数。

红芯红薯云端闯市场,蜂糖李上市遭抢购,火热的销售场景,正是紫云做强做优“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缩影。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引进一批优强工业企业,不断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围绕“三种三养”“北种南养”的产业发展思路,紫云北部片区大力发展茶叶、蓝莓、红芯红薯等种植产业,南部片区大力推进生猪、生态鸡、中华蜂等养殖产业。“一区域一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逐渐成形。

农业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到2023年,红芯红薯、茶叶种植面积分别达4万亩、5.58万亩;生猪、生态鸡养殖规模分别达30.62万头、800万羽。通过持续推进“甜蜜紫云”工程,蓝莓扩植面积至1.6万亩,产值达2.5亿元;精品水果种植面积16.5万亩,产值达11.04亿元。

产业不光要多起来,农民更要富起来。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2023年,紫云稳定消除32户119人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脱贫群众人均收入增幅13.32%。同时,发挥“安心干”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作用,16.31万名农村劳动力走上就业岗位,其中脱贫户劳动力实现就业5.66万人。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如今的紫云正以更明确的目标,努力实现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农业更加高质高效、农民更加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愿景。

体旅赛事双向奔赴 旅游产业井喷增长

奔流不息的格凸河,既赋予城市灵动的人文,也不断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

9月2日,2024“岩旅贵州”攀岩嘉年华暨贵州紫云攀岩系列赛在格凸河景区隆重启幕,来自国内外180多名攀岩高手齐聚一堂,在格凸河畔上演一场场精彩的“峭壁芭蕾”。

“紫云已连续19年开展攀岩相关赛事,其中包括2018年中国攀岩联赛(贵州紫云站)、中国·格凸2018‘一带一路’国际攀岩大师赛等国家、国际级别赛事。”紫云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体育中心主任李超说。

一座黔中小城如何实现与国际赛事的“双向奔赴”?除了独特、丰富的山地户外资源,“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更带动紫云旅游市场涌现新热潮。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委、县政府致力于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实施“体育+文化+旅游”策略、推动全域旅游和户外运动发展,通过比赛,向外界展示紫云人民群众热爱文化、热衷体育、乐于山水的情怀,提升紫云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开放度。

打开2024年“精彩紫云、活力四季”文体旅活动清单,以“纳福迎春、缤纷怡夏、户外趣秋、健康燃冬”为主题,规划了文体旅活动30余项,其中有12项为体育赛事活动。

“五峰杯”足球赛、山地越野摩托邀请赛、全球精英丛林穿越挑战赛……随着一系列赛事密集鸣枪,整座城市的激情被彻底点燃,在引爆全民健身热潮的同时,也让紫云成为全国体育爱好者关注的焦点。

“就拿今年的‘五峰杯’足球赛来说,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7支队伍,共计1525名球员参赛,更有来自加纳、尼日利亚、南非等国的外籍球员参与,人气最高的一场比赛累计观赛人次达78万。”

将体育赛事和旅游景点结合,打造出独特的“赛事+观光+体验”的旅游产品,“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了紫云的引流密码。

为了让游客玩得好、留得住,紫云通过发挥格凸河景区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和产业业态短板,黄鹤营温泉度假村、月牙湾民宿、墨云酒店等一批优质项目投入运营,形成了县域“漂翠河、沐温泉、逛印山、游格凸”的北、中、南有效联动大旅游格局。

游客为一场赛事赴一座城,更收获了一场天然美景、文化风情与美食之旅。

据统计,2023年,紫云自治县举办的体育赛事吸引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5000余人参赛,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94.27万人次,同比增长37.07%;游客人均花费991.03元,同比增长11%;过夜游客数73.67万人次,同比增长81.7%;实现旅游收入38.94亿元,同比增长51.63%,并成功创建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县。

如今,在紫云,岩上爬、地上飞、水上漂的赛事应有尽有,搭配一系列好看、好玩、好吃、好住……游客“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热情全面激发,不断擦亮紫云户外运动的“金色名片”。

未来,紫云还要开拓体旅融合的“新赛道”,除了“赛事+景区”,还要将赛事活动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将赛道放进乡村旅游线路中,办到乡村产业基地里,发挥“赛事+”势能,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文体旅”一体化发展。

--> 2024-09-26 紫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5637.html 1 蝶变展新颜 奋进再出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