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媛媛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盛宴”。田间地头热闹非凡,金黄的玉米穗在秋风吹拂下轻轻摇曳。农机手们身着统一服装,驾驶着玉米收割机,在田间地头穿梭往来。
近日,安顺市普定县的田野上,举行了一场玉米机收减损大比武与测产活动。该活动由省农机推广总站、安顺市农机中心,以及普定县农业农村局和县农机中心联合主办。
随着收割机的轰鸣,一排排玉米秆应声而倒,金黄色的玉米粒被精准剥离出来,装入早已准备好的袋子中。农技人员则在一旁记录着各项数据,包括收割时间、机损情况等,为后续测产工作提供翔实基础资料。
普定县农业农村局农推站负责人赵敏说:“我们在这里种了10个玉米的品种,刚才我们已经把株高、穗位、密度等信息采集了,一会我们要去看看它的机损,看哪一个品种更适合机械化种植。”
测产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农技人员们手持测量工具,穿梭在田间地头,对每个品种的玉米进行实地测距、精确丈量面积,并现场采收样本进行称重折算。一系列严谨而细致的步骤,确保了测产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他们还特别关注机收损失率这一关键指标,通过计算折损率,评估不同品种的机械化适应性。
“粮食收到家的时候,机收损失率必须在2.7%以下,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对农民的承诺。”普定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袁超说,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高密度种植试验,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株数,还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作物生长,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经过初步估算,农技人员发现在同一栽种密度下,部分优质玉米品种以其高产、机损率低等显著优势脱颖而出,将成为未来推广的重点对象。
据介绍,此次活动为促进当地玉米产业高产高效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参考。下一步,农技人员将继续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强化农业技术指导与服务,提升农民科学种植与田间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