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凉都绘新景 今朝起宏图

即将建成通车的牂牁江大桥。

六盘水凤池园。

游客在六盘水市钟山区的凉都森林公园内赏花观景。

2024六盘水马拉松盛况。

贵州盘江电投发电公司。

位于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的龙鼎工贸生产车间。

文/图 尚宇杰 张云强 卯阳

六盘水

悠悠北盘江的深情奔腾,见证了乘风破浪的六盘水足迹。

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生,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敢为新、常为新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内在品质。

近年来,六盘水市聚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统筹谋划、前后接续、梯次跃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高质量发展节拍激越,高质量发展步伐矫健。

追赶者的接力赛勇往直前。在贵州西部,崇山峻岭间,跃动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六盘水篇章的强劲笔触,这是不忘初心的写意诗篇,更是开创未来的强劲注脚。

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近日,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各类机器有序作业,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煤炭储配中心,是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点睛之笔’。”项目现场负责人杨瑞行介绍。

水城区煤炭储配中心建成后,静态储煤能力达到120万吨、年吞吐量500万吨以上,将引领水城区进入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里程。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煤炭产业是六盘水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最大比较优势。六盘水,这个长江以南最大的主焦煤基地,全国63个重要煤层气目标区之一,正紧盯转型升级加速跨越。

六盘水紧扣“富矿精开”和“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深化科技创新、煤电联营、国资国企、政府职能转变等各领域改革,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机制,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产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在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和全省大局中抢抓机遇、赢得发展。

今年上半年,六盘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六盘水围绕持续擦亮“江南煤都”名片聚“财气”、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路子,推出一批支撑性改革:

明晰首位产业发展方向。立足做好煤炭燃料和原料“两篇文章”,系统提出巩固煤炭产业“一个领先地位”、加快煤电和新型煤化工“两翼延伸”、推动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发展”、实现产供储销“四位一体”的能源及能源化工产业“一二三四”发展思路,构筑起推动六盘水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的总体思路,主动融入国家能源安全重大战略,抢抓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速打造新型综合能源、资源深加工“两大基地”,六盘水市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39.6%,高于全省12.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总量稳居全省第三。

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改造。坚持“富矿精开”,大力推进能源运行新机制,深入实施煤矿“六个一批”,在全省率先建立“两高”项目联审联评机制,所有正常生产矿井机械化、智能化率达到100%,“水火并济、多能互补”的格局基本形成,作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突出的地方”,获国务院激励表扬。

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塑造。盘州市复杂煤层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水城铝制家居产业集群获“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在全省率先实现第一座制氢工厂建成投产、第一座加氢站投入运营、第一辆运氢管束车投入使用、第一辆氢能公交车投放运营“四个第一”,被列入国家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

各类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通过实行市领导领衔服务、“半年一观摩”等机制,把攻坚举措落实到“谋、争、建、服、管”各环节,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分类有序推进,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今年上半年,六盘水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2.52亿元,占年投资目标55.95%,顺利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任务。

乡村全面振兴

9月20日,走进六盘水盘州市新民镇万亩梯田,梯田依山铺展,从山腰直至山顶,错落有致,层层叠叠。

“今年气候不错,谷粒颗颗饱满品质很高,大概能收100多袋,有两三千斤。”一大早,稻农蒋春就开始忙碌起来,虽汗如雨下却开心不已。

耕耘山水间,田畴展笑颜。六盘水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向纵深拓展。

坚守“底线任务”谋改革抓改革。健全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帮扶机制,用好综合开发帮扶措施,稳定消除风险。健全和落实种粮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635”工作机制,完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护等全流程建设管理体系。

聚焦“提质增效”谋改革抓改革。积极探索推广“抓两头、带中间”发展路径,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聚焦大面积提升单产,引进、推广、研发山地小型智能农机具,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探索发展全链条、全程式社会化综合服务网络,塑造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动能。

抓实“促农增收”谋改革抓改革。构建完善六盘水市、广东省中山市东西部新型协作关系,健全稳岗就业常态化跟踪服务机制。优化东西部协作资金、财政专项资金、有效衔接资金使用结构。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确保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围绕“三权分置”谋改革抓改革。坚持和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梳理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程序,健全保障各方利益办法,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路径,建立健全土地规范流转、合同规范签订、流转土地农民利益保障等体制机制,助力土地流转逐步走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紧盯“集体经济”谋改革抓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三资”动态管理机制,指导、督促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提升集体资产清查、保管、使用、处置、公开等制度体系。探索多元途径壮大集体经济有效模式,持续激发集体资源资产潜能,稳妥优化内部利益分配格局,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学习“千万工程”谋改革抓改革。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牵引,探索整村推进农村改厕、改圈和污水、垃圾治理“两改两治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优化、普及“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机制手段,坚持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现代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今年上半年,六盘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43亿元,同比增长3.5%。尤其在入秋以来,六盘水“丰”景独好——

六枝特区木岗镇,斗蓬村村委会前的广场上堆满了制种玉米,工作人员抓紧检测玉米含水量等数据;

水城区勺米镇,营田村的辣椒田里,火红的辣椒如同点点繁星,点缀其间,村民手法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辣椒;

钟山区青林乡,王成聊起自己种的20多亩红心猕猴桃,喜悦溢于言表,几天前,他接到个“大单子”——往毕节销售了1吨多猕猴桃;

盘州市石桥镇,普彝村的300亩软籽石榴进入采收期,累累硕果点缀在石榴树上,压弯了枝头,30多名工人来回穿梭处处,一片欢声笑语;

…………

如今的凉都大地,流淌着时和岁丰的酣畅淋漓。于沃野流金处舒画卷,在颗粒归仓里话丰年,一抹抹丰收的色彩,正勾勒出凉都人民的幸福故事。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老板,8个人的鸡火锅,另加鸡脚、鸡翅和鸡肾,荞饭、泡萝卜也给我们上哈。”六盘水市水城区尖山街道茨冲村的朱家鸡火锅,来自四川泸州的孙少华在点单。

店外的停车场内,孙少华的爱人与女儿从挂着川E车牌的黑色轿车下车,扶着从贵B车牌轿车下车的王树先老人,缓步走进店里。

“老人家,今年侄女、侄女婿又从四川过来陪您,好热闹哦!”看着熟客到来,朱家鸡火锅老板颜昌群赶忙上前欢迎。

“他们呀,一是想念六盘水夏天的凉,二是惦记茨冲鸡火锅的香,我只是借了六盘水的光。”86岁的王树先老人打趣道。

也是去年夏天,远在四川的孙少华,听到在六盘水生活的姑父、姑妈赞赏茨冲鸡火锅后,心痒难耐之际,叫上家人,驱车400多公里来到六盘水,只为感受六盘水气候之凉爽,一品茨冲鸡火锅的美味。

今年,六盘水“19度的夏天,360度的激情”吸引了无数游客。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至8月,银联贵州分公司关于游客在全省商圈景区文旅行业的消费记录,在六盘水消费的就有4592万人次,金额479亿元,均排全省第3位,仅次于贵阳和遵义。

持续擦亮“中国凉都”名片聚人气、走好西部欠发达地区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子,打造避暑旅居城市的目标,在六盘水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据统计,今年5月至8月,六盘水已接待过夜游客243.84万人次,同比增长12.37%。大多数避暑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超过一周,许多老年游客甚至停留三四个月,将“旅游”转变为“旅居”,“流量”转化为“留量”。

今年的避暑季,游客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凉都风情。这一边,数万人过起了彝族火把节、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苗族跳花节,场面盛大恰似节日嘉年华;那一方,3.2万人在市中心城区跑起了马拉松,在凉爽里尽享运动的畅快。

白日里,各大景区人头攒动,中间夹杂着天南地北的口音;入夜后,街区里流光溢彩,乡村被星光点亮,四处升腾的烟火气,让这里活力绽放。

“候鸟式”迁徙、“随天气养生”等概念已成为旅游行业的热门词汇。避暑游、康养游、乡村游、花样夜游等具有旅居特色的旅游活动,助力六盘水文旅消费市场“热力十足”,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7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2024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该指数综合考虑了气温、气压、湿度、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医疗条件、交通便捷度、区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否文明城市、生活成本等17项指标。六盘水连续两年位居榜首,成为最适合夏季养老的城市之一。

近日,第五届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报告2024》暨“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名单发布,其中,钟山区上榜“2024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立足“旅居城市”定位,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服务模式、业态产品推陈出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持续推动“文旅、体旅、农旅、康旅、桥旅”等多业态融合,构建起一系列多样化且特色鲜明的避暑旅居产品。

今年上半年,六盘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六盘水,这座兼具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避暑旅居,享受一段难忘的清凉之旅。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这几年,尤其是今年,我感觉市区的空气越来越好,变化太大了!”9月21日,在六盘水凤池园,市民甘淳正带着孩子在园内散步。不远处,市民或三五成群沿湖漫步,或与亲友在湖畔小坐,享受着秋日的和煦阳光和新鲜空气。

群众的幸福感来自哪里?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六盘水持续擦亮“生态绿都”名片聚“名气”、走好喀斯特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子。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事关人民群众根本福祉,事关高质量发展。

2023年11月29日,贵州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批准《六盘水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小切口”立法守住凉都“好气质”。作为六盘水市首部聚焦空气质量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填补了生态环保领域大气污染治理的立法空白,为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自实施以来,六盘水市逐步建立健全配套措施和执法规范,各部门密切合作,加强“人、车、油、路、检”统筹,推动生产、销售、使用、维修、检验、油品供应等各环节的综合治理,推动六盘水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和优美环境的获得感。

截至今年8月底,六盘水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3%,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天;PM2.5浓度为1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3%;AQI综合指数2.44,同比下降11.5%,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和优美环境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六盘水聚焦民之所需、群众所盼。紧盯改善民生福祉,推出一批惠民性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均衡发展——

出台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六大攻坚工程”,推进基础教育纵向集团化办学,实施义务教育划片招生改革、教育资金专户封闭运行管理改革,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彻底消除,教育资源配置和流动机制不断优化,教育专项资金执行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缓解就医难题——

加快推进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全国分级诊疗试点、“医共体”改革等试点示范,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国健康城市样板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兜住民生底线——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顺畅转接,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持续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推进医保报销实现“一站式”结报和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个专项行动”。制定出台《六盘水市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3+1”保障问题实现动态清零,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加快释放的民生红利让人民群众共享深化改革成果。日益厚植的民生福祉,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壮阔赛道于脚下延伸,中国式现代化六盘水篇章正奋力谱写,六盘水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向新破浪、不断跃升的发展新希望,就在前方。

--> 2024-09-2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5519.html 1 凉都绘新景 今朝起宏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