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方竹笋运输有“轻轨” 烟农用上无人机

桐梓科技助农增效益

桐梓县融媒体中心 万莲莲

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遵义市桐梓田野里的“科技密码”让今年丰收的底色更亮眼,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桐梓是中国大娄山方竹笋之乡,这段时间,各乡镇的方竹笋陆续破土而出。在黄莲乡大溪河村竹林里,有笋农们搜寻成熟方竹的身影,也有蜿蜒其间的轨道运输机将竹笋运送到竹林外。

“我们在白露后几天就开始采收方竹笋,一直要采收到国庆节。”大溪河村村民何际平有70亩方竹林,外出务工的他特地赶回来采收今年的方竹。

去年,黄莲乡新安装的1.02千米轨道运输机建成投用,让竹林深处的方竹笋乘着“轻轨”出山了。

“竹林里路不好走,比较陡峭,自从有了‘轻轨’,在运输方竹这一块给笋农很大的便利。”黄莲乡文旅办主任魏俊介绍说,当地“轻轨”覆盖竹林面积1349亩,节约了大量的采收成本。

烤烟采收,一直都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耗时较长的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成了烟农们的新帮手。

九坝镇高岗社区是桐梓县烤烟的种植区之一。今年,该社区共种植烤烟3800亩,为了减工降本,高岗社区引进无人机“搬运工”,让烟叶采收飞出“加速度”。

“以前没有无人机,就用车子拉或者人工背,不仅费劳力,运输还很难。”烤烟基地工人令狐小强说,用无人机吊运烟叶,1台无人机1小时可运输1200公斤,全天可以运行8小时,“有了无人机帮助运输,减轻了很多体力劳动,运起来特别轻松。”

桐梓县华沃烟农合作社理事陈月军今年买了一台t60无人机来做吊运,搬运一次可以吊60公斤,效率非常高。

烟叶烘烤也是烤烟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烟农们的最终效益。今年,由珠海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98万元在桐梓县各乡镇建设的91间大型密集式生物智能烤房,正助力当地烤烟产业实现智能化烘烤。

在茅石镇镇龙村新建的智能烤房外,烟农梁彬彬见证了烟叶烘烤设备由传统迈向现代化的转型升级历程。

“现在的烤房烤烟比原来的好太多了。”梁彬彬种烤烟已有10多年,他眼前的密集式生物智能烤房用生物颗粒烘烤,可以智能设置温度、湿度,不仅省时省力,烘烤质量比小烤房的质量好。今年种了200余亩烤烟,可采收近2.5万公斤,预计实现上百万元的收入。

智能烤烟房以生物质燃料为能源,配备了高精度的传感器和信息化控制系统,可对烟叶烤制过程中烤房内所需的时间、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精准监测和调控,极大地确保了烘烤烟叶的品质和稳定性。

“茅石镇共有19间生物密集型烤房,5月开工建设,7月投入使用。”茅石镇烤烟生产办公室主任金传华说,智能烤烟房降低了约15%烘烤成本,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

金秋的桐梓,农机唱主角,在田间驰骋高效完成收割、脱粒等工作,助力高粱、水稻的丰收。

在木瓜镇新坝村一片片火红的高粱地里,农机以其强大的作业能力和稳定性穿梭在高粱地,高效、精准,成了农户们最可靠的“伙伴”。

“今年种了950亩左右,预计产量在250吨以上。”木瓜镇高粱种植户陈洪伟说,机器收割的成本比人工要节省一半多,时间也减少了很多。  

现代技术赋能传统农业,科技助力实现了低成本、高质量和高产量。每年的农忙时节,桐梓县的科技特派员们都扎根一线,为群众开展全流程的跟踪服务,为农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科技融入田间,收获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粮食,更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种植信心,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夯实了根基。接下来,桐梓县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 2024-09-25 方竹笋运输有“轻轨” 烟农用上无人机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5511.html 1 桐梓科技助农增效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