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聃宁 蒋洋桃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党支部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服务型、廉洁型党支部,提升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师生党员综合素质及全面发展,推动支部建设与人才培养双融双促,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铸思想,打造学习型党支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高校党支部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坚定师生党员理想信念,提升其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组织师生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体验学习,增强学习实效;要注重理论学习的全覆盖、常态化及成效性,引导师生党员深化理论武装、强化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切实提升师生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培养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内涵,打造创新型党支部。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坚持开拓创新”是党的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高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创造性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激发师生党员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展现新时代青年师生的责任担当。一方面,高校党支部要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师生党员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党员师生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激发创造意识和创新灵感;另一方面,在学校的支持下,党支部要为党员提供创新实践平台,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创新大赛及创业实践,提升党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引导师生党员积极申报各类研究课题,发挥朋辈引领作用,通过邀请“国奖”及“国赛”获得者分享成功经验,培养师生党员的创造精神和探索精神,不断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强基础,打造科研型党支部。高校党支部应顺应时代要求,充分理解开展科研工作的意义,着力建设科研型党支部,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发挥其育人作用。一是将党支部建在科研工作组上。要传承好“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将支部建设在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组上,带领支部党员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等方面打头阵、出实效。二是开展师生党支部共建联建工作,促进党建科研互融共促。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科技和智库优势,用教师党员的科学态度、科研精神及科研能力去影响学生党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质及科研实践能力。三是党支部要定期开展科研沙龙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开展前沿文献和最新科研成果探讨,形成良性竞争和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四是利用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打造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抓实践,打造服务型党支部。服务,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高校党支部应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产业团队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等形式,引导师生党员到基层、到祖国广袤大地上去践行党的宗旨,服务群众、服务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一是选派教师党员到基层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建党员先锋产业团队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二是立足专业实际,开展暑期“三下乡”“博士村长”计划、产业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三是紧抓“三季”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即在入学季、就业季、毕业季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迎新、就业指导与服务、欢送毕业生等活动,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落细,提升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遵规矩,打造廉洁型党支部。高校要通过打造廉洁型党支部,为师生工作、学习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引导师生党员牢固树立制度红线不可踩、纪律红线不可碰、法律红线不可越的意识。要在师生党员中常态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及廉政教育,引导师生党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将廉政教育融入支部常态化建设中,努力构建党员长期受教育的体制机制,强化师生党员纪律意识、廉洁意识,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师生党员中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师生党员遵纪守纪执纪。高校党支部要常态化组织师生党员开展警示教育,组织观看廉政教育片及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用反面典型进行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以案释纪、以案示警,引导师生党员存敬畏、知戒惧、守底线。
通过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服务型、廉洁型党支部,不仅提升了党支部的先进性及纯洁性,同时也提升了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还促进了师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及全面发展,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党支部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推动党支部建设与人才培养双融双促,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实践,高校党支部必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