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西南

水润乡村竞芬芳

毛榜会

水利强则农业强,水利兴则农业兴。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勾勒出未来乡村美丽图景,为黔西南州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黔西南州贞丰县平街乡平街社区油榨房组,现年70岁的简胜珍把用水方式的转变定义为乡村振兴,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准。

“以前,我们是去离家一公里外地方挑水,山路崎岖,晃晃荡荡挑回来,洒了很多,水金贵着呢。后来,政府在水源地装上抽水设备,铺设了管道进家里,用水方便了,而且还安上栅栏,管水员也会不定期到水源点进行水质监测,水质也得到了保证。不过但由于水源水量不稳定,天干时节用水还是受到影响。”简胜珍说。

简胜珍指着门口的自来水管介绍,2017年贞丰县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社区开始由自来水厂统一集中供水,管理人员更加专业,门口还贴上了“供水明白卡”,偶尔出现用水问题,一个电话就有人来解决,水质水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大家不再为水担忧,可以安心搞生产提升生活水平了。

农村饮水安全是底线。数据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黔西南州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约341亿元,采取“大水源、大管网、宽覆盖、高保证率”的技术路线图,开工建设32座骨干水源,供水能力提升到12.03亿立方米,稳步推进水网连通工程和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构建“大水网”,建设工程38个,有力保障145.57万农村人饮。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如何做好水支撑,平衡好水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成为水利助推产业振兴重点突破的难题。

在安龙县春潭街道木耳产业基地,农户们正忙着来回采摘木耳,木耳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满是丰收的味道。

正在采摘木耳的陆正春说:“生长期的木耳特别需要水,有些木耳一天需要浇水几次,用水量很大,好在基地供水设施非常齐全,供水量能满足我们木耳产业生产用水需求,这给我们养殖木耳,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陆正春所说的供水设施,是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栖凤片区农村应急供水工程,通过安龙县白石岩水库和坡牛水库取水,再通过管网向产业基地输送水源,有效解决了春潭街道400个食用菌棚及木耳种植用水需求,覆盖灌溉面积约700余亩。

近年来,黔西南州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为贞丰县双乳峰精品水果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安龙县安马村猕猴桃产业园、义龙新区龙广镇七星村韭菜种植基地、安龙县春潭街道安比社区莲花溪烤烟种植基地等多个农业种植基地提供灌溉用水保障,在助推农村产业振兴上做足了水利支撑。

目前,全州还在推进灌区建设,正在实施的13个中小型灌区项目,实施面积达24.11万亩,灌区内已建高标准农田面积9.33万亩。完建后可恢复灌溉面积3.5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9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44万亩,年增粮食产量3658.07万吨。年新增节水能力3109.4万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上升到0.497,将持续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有效促进黔西南州农业基地生态环境改善。

黔西南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山多地少,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被破坏,难以恢复,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如何治理水土流失,实现水土生态良性循环,一直是黔西南州水土保持工作者迫切想突破的难题。

在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清澈见底的坛坪河穿村而过,肥沃的土地上种植了蔬菜、竹笋、油茶等多种农作物。

坛坪村村民王泽说起坛坪村的变化,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以前坛坪村水土流失严重,一下雨泥沙就全淌进坛坪河,土地也贫瘠,种的粮食收成也不好。年轻人都跑出去务工,整个村子冷冷清清的。现在政府把河道治理好了,种植了枇杷树和花卉绿化带,路也修好了,在家门口种蔬菜,会有人统一收购,也不愁销路,村子条件好太多了。”

2022年6月,册亨县实施坛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既助推了项目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也改变了村居生态环境,吸引了周边游客来游玩,拓宽了村民收入渠道,提升了幸福生活指数。

村因水而美,水为村增色,民因水而富。下一步,黔西南州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抓手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保障农村人饮、提高农业节水灌溉效率、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上下功夫。

--> 2024-09-24 黔西南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5406.html 1 水润乡村竞芬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