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沃野流金舒画卷 颗粒归仓庆丰年

——六盘水秋收一线见闻

六枝特区大用镇凉水井村村民在家门口晒玉米。

文/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我们这里种红米六七年了,红米好吃、销路好、价格高。”六盘水盘州市旧营乡坪田村村民金中祥家今年种了两亩多红米水稻,这几天正在收割。

旧营乡的红米水稻主要集中在坪田村、罗家田村和杨松村,所产的红米品质好、口感佳,深受消费者青睐,村民们仅通过亲戚朋友和熟人订购就可以销售一空。如今,红米种植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

时下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六盘水田间地头到处是繁忙的劳动场景,一幅幅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机制,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耕耘山水间,田畴展笑颜。六盘水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聚焦聚力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大力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粮食满仓廪

这些天,六枝特区岩脚镇金星村试种的100亩红缨子高粱喜迎丰收,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沃野上的红色锦绣。村民们在田间挥镰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为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金星村结合本村气候、土壤和水源实际情况,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种植周期短、收益见效快、村民认可度高的红缨子高粱。

种植初期,金星村有30户村民试种了红缨子高粱共100亩。在试种过程中,种子由驻村工作队对接省农科院免费提供,种植技术相对简单,无需锄草,一年只需追肥一次,减少了种植管护成本。

为确保红缨子高粱种得好、卖得出,金星村还与贵州布依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

“我丈夫老家在仁怀市,以前在那边就种了十多年高粱。现在村里有这样的政策,我们就决定继续种高粱。”金星村村民陈家敏说。

红缨子高粱的丰收,激发了村民发展产业的活力,提振了金星村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信心。

“为了进一步推广高粱种植,我们将完善全村的引水灌溉工程,并以合作社的名义,与酒厂合作,拓宽高粱的销路。”金星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泽喜告诉记者。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六盘水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聚焦大面积提升单产,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宣传推广国家粮食政策,积极引导农民抓好粮食生产。

满园瓜果香

近来,猕猴桃已进入采收和销售关键期。让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村民晏庭银开心的是,这几天发往广东的订单,总计2050公斤,每公斤能卖到22元,“接下来会很忙,虽然辛苦,好在收入不错,心里总是甜蜜的。”

六盘水积极探索推广“抓两头、带中间”发展路径,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同时,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确保农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你看,这些果子可以采摘了。我们干农业的,就是要严格按照果子的成熟程度来确定采摘时间,如果把握不住‘火候’,就会影响猕猴桃果的品质。”晏庭银说。

谈及多年种植猕猴桃的感受,晏庭银总结:“发展猕猴桃产业,除了天然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外,投入和管护才是关键。没有投入就没有收入,没有管护就不会有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近年来,蟠龙镇立足当地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坚持把培育壮大猕猴桃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全镇猕猴桃种植面积3535亩,涉及883户3203人。

“仅百车河社区,就种植猕猴桃446亩,涉及农户约217户。当前,百车河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项目落地建成,并新增猕猴桃防冰雹网258.9亩,加大了猕猴桃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能力。”百车河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先建说。

如今,水城区红心猕猴桃种植产业已覆盖农户3.73万户14.22万人。2023年,水城区共采收猕猴桃鲜果5万吨,产值10亿元,今年预计可采收猕猴桃鲜果5.5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

处处好“丰”光

走进水城区阿戛镇盐井村刺梨种植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刺梨果香,刺梨丛中随处可见农户们忙碌穿梭的身影。

“我家种了9亩多刺梨,每亩一年赚1000多元,比种其他农作物强多了!”正在采摘刺梨的盐井村刺梨种植户余廷军笑着说。

今年,盐井村5000余亩刺梨预计总产量可达100万公斤,产值约600万元。目前,已收购约40万公斤,并带动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人均每天刺梨采摘收入100至300元不等。

随着一筐筐金黄的刺梨被运往村里的收购点,农户们的辛勤劳动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窥一斑而知全貌。六盘水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推进刺梨产业规模化种植,刺梨种植面积累计达117.56万亩,建成刺梨产业“千斤园”18万亩,辐射76个乡镇,覆盖农户20.98万户。

9月的凉都大地,“丰”景独好,硕果累累——

六枝特区木岗镇,斗蓬村村委会前的广场上堆满了制种玉米,工作人员抓紧检测玉米含水量等数据;

水城区勺米镇,营田村的辣椒田里,火红的辣椒如同点点繁星,点缀其间,村民手法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辣椒;

钟山区青林乡,猕猴桃种植户王成聊起自己种的20多亩红心猕猴桃,喜悦溢于言表,几天前,他接到个“大单子”——往毕节销售了1吨多猕猴桃;

盘州市石桥镇,普彝村的300亩软籽石榴进入采收期,累累硕果点缀在石榴树上,压弯了枝头,30多名工人来回穿梭,一片欢声笑语;

…………

粮入仓,瓜果香,又是一年好“丰”光。秋分时节的凉都大地,流淌着时和岁丰的酣畅淋漓,更诉说着六盘水人民稇载而归的甘之若饴。于沃野流金处舒画卷,在颗粒归仓里庆丰年,一抹抹丰收的色彩勾勒出凉都群众的幸福图景。

--> 2024-09-24 ——六盘水秋收一线见闻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5382.html 1 沃野流金舒画卷 颗粒归仓庆丰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