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

创新推普育人才 赋能乡村促振兴

在经典诵读示范课现场,贵州师范大学老师给孩子们上示范课。

参训学员开展直播技能实战训练。

纳雍县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技能培训开班式现场。

黄葵 罗仁祥 吴鹏 任伟

“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老师两手搭成“屋檐”举过头顶,小朋友们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教学演示屏,模仿着老师的语气认真地跟读着。

2023年9月15日,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龙场镇地伟幼儿园举行的经典诵读示范课现场,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老师,采取《升国旗》《家》《汉乐府·江南》等短小诗歌诵读的方式,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爱国、爱家、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作为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针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发挥师范院校传媒专业优势,不断开展“送教下乡”、塑造推普品牌、强化咨政研究等工作,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授人以渔 示范课程接地气

“经典诵读示范课很有童趣,活跃的课堂气氛给了幼儿园老师们很多启发”“崔老师的讲课帮我们区分了边音、鼻音、平翘舌音,对我们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考核很有帮助”……

听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带来的这堂示范课后,纳雍县龙场镇地伟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们意犹未尽。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崔庆鹤,还围绕贵州人说普通话的几个重点和难点,即兴给当地幼儿园骨干教师们上了一堂普通话培训课。

“纳雍县也曾选送一些教师到江浙、广东等地参加培训,但因地域差异,受训教师说普通话受方言的影响比较严重,培训效果不佳。”纳雍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李靖说,与以往的授课相比,贵州师范大学老师们的讲授更接地气,更能够有效提升老师们的普通话水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0年1月,获批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贵州师范大学,坚持把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不断加强乡村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精准对口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县发展,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自申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以来,该基地以“教、训、测”三位一体的专业化培训思路和方法,先后举办对口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县及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和双语教师普通话提升培训等20余项,培训骨干校长、骨干教师3000余人,惠及省内6个市州60个县(市、区)的少数民族中小学、幼儿园师生。

培训教师就是播撒种子,“送教下乡”则能够惠及更多的乡村孩子。为近距离开展推普工作,该基地还在黔西南州安龙县笃山镇民族小学、毕节市纳雍县龙场镇地伟小学等学校,建立了10多个工作站,将推普触角延伸到乡村学校、服务窗口,以点带面辐射,更直接、更广泛地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

文化传承 经典诵读润乡土

“走过天安门广场的同志:停下脚,请抬起头来仰望,请脱帽,欢乐和幸福,暂且把它忘掉……”近日傍晚,毕节市纳雍县寨乐镇寨乐中学的一场“花溪诗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文艺汇演节目正在精彩举行。

在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大学生和寨乐中学、中心小学孩子们的共同演绎下,《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先辈的爱情》等诵读节目,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花溪诗会”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创立的校园文化品牌,该品牌通过与“诵经典下基层”活动的有机结合,已深入民族地区和乡村学校,通过举办以诵读为主的“花溪诗会·经典润乡土”大型诵读展演,于润物无声之中实现推普的目的。

搜索“贵州师大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公众号,里面的“花溪诗会·经典诵读”栏目下,《白露》《晚晴》《处暑后风雨》等名篇映入眼帘。用户可聆听语音或观看视频,随时随地赏析诗词魅力,学习标准普通话。

为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该基地组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师生,以“花溪诗会·书香新时代,阅读伴成长”为主题,对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名篇进行二度创作,录制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音视频作品,陆续在基地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以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为乡村中小学生拓宽了获取知识的途径。

此外,该基地还积极探索“语言文字传播之美”的工作路径,组织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以表现中国儒家文化大家王阳明先生生平及其学说精神为主题的话剧《王阳明》、以弘扬“人民科学家”南仁东先生科学精神为主题的话剧《天眼之魂》。

目前,该基地师生正打造另一部全新舞台剧,用话剧艺术的形式传播中华语言文化,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中加入话剧艺术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直抵人心、润物无声。

彰显特色 赋能乡村促发展

文案如何撰写?短视频怎样制作?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积极开展贵州特色农产品信息传播技能培训和电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培训。并组织大量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师生,开展直播带货技能指导,为“黔货出山”贡献师大力量。

同时,该基地组织开展“青春不被定义”影像展,用镜头记录精彩感人故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从多角度探索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新渠道和新方式。还采用教师指导、专业学生实操的方式,鼓励师生主动拍摄制作大量短视频,积极宣传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人文风情、农业产业等,帮助当地政府打造农、文、商、旅深度整合新模式,进一步拓展乡村致富的新路径。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该基地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自2020年以来,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语言文字研究相关课题近30项,项目经费500余万元。出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著1部,发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类论文20余篇,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申报的“贵州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新赛道探究与实践”课题还获批教育部语用司重大研究项目。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报告,为乡村语言文化振兴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学术交流方面,该基地先后承办和主办了第十三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贵州省“传承经典启智润心,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学术论坛,有效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语言文化交流传播,并进一步扩大了基地的组织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期检查”中,基地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被教育部语用司评定为优秀等次;作为基地实体支撑单位的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获教育部授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5支团队还入选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今后,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重大部署,继续以培养乡村本土人才为重点,通过送培到乡、学习资源建设等方式,持续为民族地区培育大批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骨干,用心用情、脚踏实地做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本文图片由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提供】

--> 2024-09-20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贵州师范大学)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5104.html 1 创新推普育人才 赋能乡村促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