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一轮明月照古今

郑珍像。后为戴明贤书郑珍诗。

明月映照锦屏文书楼。 胡炳济 摄 (贵州图片库发)

从江萌娃制作中秋月饼。 卢忠南 摄 (贵州图片库发)

都匀灯笼秀喜庆中秋。 肖伟 摄 (贵州图片库发)

9月17日,中秋节。中秋是仲秋之节,在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比平时更亮,又谓之“月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中秋,教治兵。”从汉代开始,由祭月、礼月逐步形成赏月之风。到唐代,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那个时候,中秋赏月风俗在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充满浪漫色彩。亲人团圆在明清时期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中秋节后再几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之秋分。事实上,最初的祭月节是在“秋分”这天,《周礼·春官宗伯·典瑞》郑玄注:“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由于秋分的晚上不一定有月亮,有月亮也不一定圆,于是民间渐渐把秋分祭月放到农历八月十五了。

秋分这日,太阳抵达黄道180度,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被均分。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凉爽的秋季,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农民则可以分享秋收的幸福,看着金黄的稻谷颗粒归仓,享受着晨露与清风。而从大自然的角度看,秋分的本质在收养,意味着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 2024-09-2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5088.html 1 一轮明月照古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