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融媒体中心 饶云 邓邦英
秋日,在遵义市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的锌硒稻米示范基地,自动化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忙着采收。
这个基地的水稻由凤冈县临江村香临三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共400亩。“今年的水稻长势特别好,几乎没有发生病虫害,预计产量比往年增长不少。”合作社负责人龚德琴说。
田间稻谷收割忙,大米加工车间同样热闹。在凤冈县临江村香临三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米加工厂内,机器轰鸣。稻谷经过筛选、去壳等一系列工序,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大米。这些大米颗粒饱满,清香阵阵。
素有“黔中乐土”美誉的凤冈县,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琊川贡米种植历史悠久,凭借着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的土壤,历经岁月沉淀,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稻米。如今,凤冈县正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采用先进种植技术和加工工艺等科技赋能举措,大力发展锌硒大米产业,富锌富硒大米深受消费者喜爱与赞誉,并助力老百姓增收致富。
凤冈县临江村香临三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大米加工厂不仅加工合作社的稻谷,还承担着其他村民稻谷的加工任务。当前,村民在这里加工后,可以马上以8元每斤的价格卖给合作社。当地村民邵生芬今年种了5亩稻谷,除了留足全家一年的口粮外,大部分卖给合作社。邵生芬说“我今年卖了1200多斤大米给合作社,收入1万余元,现在按标准种植的锌硒大米不愁销路。”
凤冈县香临三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大米加工厂负责人龚德喜介绍,现在的凤冈锌硒大米,名声越来越大。这个收获季以来,合作社的大米已销往广东、山东、重庆、新疆等全国各地,销量达2万多斤。
据了解,凤冈县拥有天然的生态环境优势,富锌耕地面积达90%,富硒耕地面积达70%,富锌富硒土壤具有面积大、地层厚、含量较高的特点,为凤冈县锌硒大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条件。
凤冈今年种植水稻17.86万亩,为了让稻谷的锌硒含量更加符合国家锌硒食品标准,专门建设了2000亩示范基地,覆盖农户300多户,预计总产量达220余万斤。
以临江村锌硒稻米示范基地为例,通过科学化的种植加上土壤改良,让稻谷更加符合国家标准。
凤冈县农业农村局锌硒有机办主任汪孝涛介绍,通过土地平衡配方施肥的生物技术,调节土壤中的锌和硒,通过酸碱平衡,让水稻更好吸收土壤中的锌和硒。
为支持凤冈县锌硒产业,省、市分别向凤冈县派出了科技特派员。蒋智钢和孙恒就是其中两位,他们都是遵义医科大学食品与安全专业的博士,他们用专业知识为凤冈提供服务,致力于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以及技术攻关。
“凤冈发展富锌富硒稻米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科技赋能以后,大米的锌硒含量达到国家标准。”孙恒说。
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加上科技赋能,凤冈锌硒大米走上了一条良好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凤冈县成功打造了“琊川贡米”区域公共品牌以及“凤欣米”等“中国好粮油”企业品牌10多个,成功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
凤冈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世扬说:“下一步,凤冈将持续加大对锌硒大米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让凤冈锌硒大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把锌硒大米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