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相遇在英雄的云端

(上接第一版)

“解放军叔叔中秋快乐”“祝福最可爱的人”“解放军叔叔注意身体”“小朋友们继续努力”“学好本领报效祖国”“有我们在,你们安心学习”……一声声相互鼓励和关怀,通过云端双向传递。

哨长周鑫拿出一块石板画,这是战士们用山上的石板为底,一笔一画描摹的哨所值勤图景,请慰问组捎给红军小学的师生们,以此表达哨所官兵“宁可上前十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戍边铁志,以示相互激励。

岗巴营,有着“高原戍边模范营”的美誉,是这次慰问行程的重点。该营是全军闻名的英雄部队,60余年来,像一颗永不生锈的钢钉牢牢钉在边关,凝炼出“没有牺牲不得的己利、没有忍耐不住的寂苦、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岗巴精神”。2016年8月12日,习近平主席签署中央军委命令,授予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岗巴营“高原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2021年9月,该营官兵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汇报5年来工作情况,表达牢记习近平主席期望重托、忠诚卫国戍边的坚定信念和决心。习近平主席回信勉励该营全体官兵:“强化使命担当,发扬优良传统,加强练兵备战,忠诚履行好卫国戍边职责,努力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贵州籍、威宁籍官兵在岗巴营和5592哨所占比较高,他们将自己的青春血汗融进这个光荣的集体。慰问组深入这样的英雄部队实地看望慰问,不仅是落实“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活动的内质所系,也是慰问组成员期待已久的一次心仪之旅。尽管要直面艰险的跋涉和可能的严重高反,但慰问组全体成员没有一个人退缩。

今年刚转士官的杨海江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三桥街道,一个月前刚刚从5592哨所换岗下来。当兵三年,他从未下撤过海拔5000米以下。自从一天前听见有家乡的人来哨所看望慰问的消息,他就一直开心到现在。“去年我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接下来我会努力再努力,争取再立新功!”杨海江紧握着布满了淤青的双手,腼腆而又坚定。

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的王和平、来自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的李富祥,都是今年3月入伍的新兵。“一下连队,我们就写了请愿书,就是要上5592!”精诚所至的他们最终顺利成为哨所的新生代。

“当兵就当最酷的兵。请家乡亲人们放心,我们一定传承好哨所传统,绝不守丢一寸土!”两位新兵稚气已脱,透出一股子英气。

潘洪帅是5592哨所所在连队的连长,多次立功,是陆军第六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作为一线带兵人,他对贵州籍战士、尤其是威宁高原兵印象很深,认为他们身体素质好,自我要求严,很能吃苦,很有军人的荣誉感。

“拿第一、扛红旗的意识特别强。”潘洪帅说。

采访中,潘洪帅还提到了一段渊源:2008年,自己新兵下连队时,带了自己两年的老班长姬万里,正是一位素质出众、带兵有方的威宁高原兵。“也算是一种传承吧。”潘洪帅说。

“高原戍边模范营”的黎显林也是一位贵州省黔南州长顺籍老兵,对于这次慰问组的到来,他连说了很多个“感谢”,认为此次慰问不仅体现了贵州各界爱国拥军的“真干事、干真事”,也帮助了部队更好地强思政、稳兵心。这些年贵州籍官兵在各自岗位崭露头角、勇立军功,和越来越保障有力的“大后方”密不可分。

为表达对慰问组的真心感谢,“高原戍边模范营”的贵州籍官兵准备了哈达,用当地尊贵的礼仪表达最质朴的敬意和祝福。

5592哨所四周,数座皑皑雪山延绵铺陈,天地相接,一派雄浑苍劲气象。而挺立如松列队作别的战士们,以身许国正青春,铸成了这片雪域安宁最坚实的依凭。

--> 2024-09-1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4781.html 1 相遇在英雄的云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