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虎门巷: 见证贵阳过往的老巷子

古朴的虎门巷牌坊。 毕文龙 摄

虎门巷中的“虎”涂鸦。毕文龙 摄

民国时期关于增开城孔名牌验收的档案。(省地方志办供图)

毕文龙

巷子是儿时的回忆,每个人的记忆中,都会藏着一个老巷子,慢慢地被成长淹没。巷子是一座城市的过往,城市里藏着的老巷子,正慢慢地被楼宇淹没。

虎门巷,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老巷子,东北向自友谊路起,西南向至陕西路止,长约200米,宽约5米,1939年建成,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

这里烟火气十足,聚集了许多别具特色的美食。虎门巷的标志性美食是清水烫,不止一家,每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配方”。烤肉的“烟火气”更重,夏天傍晚时分,路边烧烤炉上冒出的烟,映衬着城市中的喧喧嚷嚷,不远处酒馆、咖啡店门口的院坝上,好友三三两两围坐着,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这里充满活力,街巷中很多彩绘涂鸦受到年轻人青睐,许多人前来打卡拍照,哪怕是路过都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贵阳市云岩区历史城垣步道项目,通过彩绘涂鸦的形式,对老街老巷实行“微改造”,其中虎门巷里最显眼的是“一只虎”和“几只猫”,它们萌态各异、憨态可掬,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也提升了城市颜值。

虎门巷的故事很多,这里曾经有一个江华烟厂。在巷子中以前有一栋比较高大的砖房,那里会飘出浓浓的烟草味道,当时市面上流行的“仙花”“金庙”“赤兔马”牌香烟,就来自这里。据《贵阳市志·大事记》记载,民国38年(1949)1月16日凌晨3时,江华烟厂发生大火,延烧20余户,烟厂被迫停工,损失惨重。这个烟厂后来改名为贵阳烟厂,是贵阳市规模较大的烟厂。

虎门巷内曾经有一座文殊寺。据《贵阳市云岩区志》(下册)记载,由尼如宗率其徒宗悟于民国15年(1926),向一位李姓居民购得三间破屋,暂时栖身,如宗师徒先在这三间破屋内设佛堂,这就是文殊寺的前身。此后如宗又向一位赵姓寺邻低价购得一块地基,更得到郭子华的妻妾低价出让的郭氏家一块祠园地。民国17年(1928)拆除破屋,兴建大殿及左右厢房。文殊寺中常住尼众有4人,多时有8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殿被用来开办扫盲夜校班。1964年大殿改作街道工厂。1971年7月因电路起火,文殊寺院内大部分建筑被烧光,其中包括大殿。1972年立新房管所在寺庙地基上兴建居民住房。1986年10月剩余地基被贵州省农业干部学院征用,修建成职工宿舍。

1953年,省文史馆馆址最早就选在虎门巷5号;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周素园也曾居住在虎门巷……

虎门巷以前叫郭家湾,地名中的“湾”主要指的是河流或水域的弯曲处,贵阳贯城河从郭家湾附近流过。而郭家湾的由来与郭子华家有关。郭子华是清光绪年间举人,清末时期两任芜湖道台。一说郭家湾因地处低洼临近贯城河和郭家世代居住在此而得名。另一说郭子华家住化龙桥畔,化龙桥距离郭家湾很近,其母去世后,郭子华便在毗邻化龙桥处修建祠堂,遂以郭家湾名之。在1927年贵阳城区地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郭氏祠”在郭家湾东南侧。可见,无论如何郭家湾的命名与郭家关系紧密。

“虎门巷”名字的由来,还要从路的两端说起。

虎门巷的诞生和整个贵阳的命运紧密相连。1939年2月4日,日军出动18架飞机对地处抗战后方的贵阳狂轰滥炸,在城中心大十字、中华南路、金井街一带投掷爆炸弹、燃烧弹120余枚。这次轰炸后,为方便市民疏散,在新东门与洪边门中间决定增辟一处虎门,根据《贵州省政府建设厅关于省财政厅请鉴核新开城孔动支经费事宜致省政府主席吴鼎昌的签呈》所载,贵阳市民工程处奉命于1939年8月增开指月塘、忠烈祠、郭家湾、花红园、三块田等5处城孔,国防准备金支付经费2100元。另一份关于设置增开城孔名牌验收的档案中记载,1940年5月,制作完成了9块名牌,共花费工料钱311元4角。也就是说1939年计划增开5处城孔,而到了1940年实际增开9处城孔。

有人认为郭家湾本来是死胡同,但根据1927年贵阳城区地图,虎门修建以前,郭家湾的尽头与余家巷连通,形成“T”字型路口,这说明至少在1927年以前,郭家湾并非死胡同,“T”字型路口东侧不远处就是城墙,两者间的距离很近。1939年修建虎门时,将郭家湾和城墙连接,向东侧延伸至城墙外。1941年贵阳城区地图显示,虎门巷与虎门城墙外的环城路(今友谊路)相连。1944至1947年,为拓展市区、便利交通,依照民国贵州省政府的会议决定,拆除贵阳城墙,虎门消失。

虎门巷的另一端,即现在的陕西路(从与延安东路交汇口处,向北至普陀路),在1988年以前叫和平路,是贵阳的一条老街,虎门巷是和平路的主要岔道。和平路在民国时期是三条街道,从北向南分别是北堂街、云南路(右侧有云南会馆)、老虎巷(又叫老古巷、猫猫巷)。因此,老虎巷并非虎门巷的前身。1941年,当时的人们希望不再有战争带来伤害,三条路合并改称和平路,但此时的和平路只有现在的普陀路至黔灵东路路口这一段,如今的黔灵东路路口至延安路路口这一段在当时叫陕西路,陕西路名为亚元坊,路的右侧有江南会馆(原江西会馆)和西会馆(原山西会馆和陕西会馆,西会馆取山西、陕西共同的“西”字为名)。1939年虎门修建以前,郭家湾与老虎巷相连。

一端连着虎门,另一端连着老虎巷,虎门巷便由此得名。1939年建成时名为虎门巷,1942年改为虎门路,1951年又改为虎门巷,此后一直沿用至今。虎门巷的故事还在延续……

--> 2024-09-1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4709.html 1 虎门巷: 见证贵阳过往的老巷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