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汲取名家智慧 领略魅力交响

—— 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系列名家讲座侧记

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演出现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班浪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这场讲座富含哲理又通俗易懂,不仅是一堂中国交响乐发展史课,也是一堂中国当代音乐史课、音乐鉴赏课,更是一堂生动的音乐思政课……”9月11日,伴随着主持人的结束语,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系列名家讲座在欢呼声和掌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9月6日至1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贵州省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在贵阳市、遵义市举办,本次音乐周系列名家讲座邀请了3位国内交响乐领域的知名专家,面向社会举办了3场公益性讲座。首场讲座由四川音乐家协会主席林戈尔于9月7日在贵州省图书馆开讲;9月9日,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光宪在遵义师范学院带来第2场讲座;第3场讲座于9月11日走进贵州民族大学,中国交响乐团联盟首任主席卞祖善带领观众回望中国交响乐创作百年历史。

3场名家讲座,3堂面对面交流的大师课,名家们用经典的案例结合生动的语言向大众普及交响乐知识,进一步拉近了交响乐与群众的距离,也让台下众多音乐学子和音乐爱好者受益匪浅。

“艺术的享受,音乐的洗礼,也是一场从音乐领域对民族风情的再认识。”9月7日,贵州师范大学音乐专业学生刘晨曦听完林戈尔《风花雪月中的乡音乡情——简论风情化管弦乐创作》的专题讲座后,了解到音乐语言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并对部分经典的管弦乐所象征的地域性符号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当天的讲座中,林戈尔正是以民族性和地域性为关键词,从民族性引导的思维、民族化特色音调贯穿、地域性彰显的手段、交响化写作的实践等9个部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风情化管弦乐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创作要领。

在林戈尔看来,中国西部交响乐周作为西部12省区市一个重要的交响乐交流平台,对这些省区市城市的交响乐发展无疑是很好的促进。活动期间举行的名家讲座、研讨会等,也是提供给当地群众音乐审美上的一场文化盛宴,让交响乐真正走进群众具有重要推广意义。

9月9日,陈光宪来到遵义师范学院,在《交响乐普及讲座——世界古典交响乐与音乐厅的巡礼》专题讲座上,他与现场师生共同徜徉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交响乐长河里,共同品味每个音符背后所流淌的隽永韵律。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铜管长号专业学生曾嘉雯,聆听了全场讲座,在陈光宪播放音乐《瓦尔登湖》时,她的心情尤为激动。

“我所学习的长号在交响乐中并不是一个特别显眼的乐器,它不像弦乐或长笛那样常常处于聚光灯下,而是更多地承担着铺垫的角色,作为伴奏的一部分融入整个乐团之中。因此,当我在《瓦尔登湖》中听到长号的声音时,我感到特别兴奋。我不禁想象,如果是由我来演奏,我是否也能吹奏出录音中那样精彩的高音呢?”曾嘉雯说,这次讲座给了她继续学习的动力,希望自己未来能够有机会走向更大的舞台。

同样备感激励的还有遵义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李翔龙:“听完今天的讲座感觉收获颇多,陈老师给我们梳理了音乐史发展脉络,让我对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解得越多,求知的欲望越心切,以后一定会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9月11日,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的《华韵撷英——中国交响乐创作百年回望》专题讲座由卞祖善主讲。

讲座现场,今年已88岁高龄的卞祖善把中国的交响乐创作历程梳理为一条清晰的坐标轴,在每个重要的时期节点详细介绍了各类典型代表人物,通过回望中国交响乐百年史,展望中国交响乐发展的未来。

“我学习的是单簧管专业,这次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参加卞教授的讲座,全程听下来让我对音乐有了更高的认知,也提升了个人的艺术审美,同时还更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对音乐的赤诚和热爱,让我更加坚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未来继续考研深造的想法。”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生周冰艳说。

此次音乐周在贵州举办,3位名家也对贵州的交响乐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贵州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优秀的音乐生态资源,这对音乐家而言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期待未来贵州有更多优秀的原创音乐产出,也期待贵州的音乐人能继续用音乐的语言讲好当地的故事。

--> 2024-09-13 —— 第六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系列名家讲座侧记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4704.html 1 汲取名家智慧 领略魅力交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