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轿子山破酥包的“破圈”之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梅世桂 周强

在云南,每5个破酥包师傅就有一个来自轿子山;在贵州,每3个破酥包师傅便有一个来自轿子山。

9月6日至7日,云南省曲靖市、昆明市“轿子山破酥包”品牌形象店挂牌。眼下,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共计统一挂牌“轿子山破酥包”形象店20余家。目前正有序推进湖南、广西等市场的入驻工作。

小包子创造出大产业,轿子山人闯出了一个“财富神话”:靠着售卖破酥包,不少人资产已上千万元。

目前,位于安顺市西秀区郊区的轿子山镇有1023户、2270人在省内外开设破酥包店,主要集中在云贵两省。从事破酥包行业、来自轿子山镇的经营户,总计年产值近5.4亿元。

市场版图在不断拓展,品牌美誉度也显著提升。

8月15日,在2024全国生态日暨生态食材美食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大会上,安顺市轿子山镇获得“中国生态美食地标(轿子山破酥包)之乡”美食名镇公用品牌。专家评审团评价:轿子山破酥包产业应严格统一规划、强化行业监管、因地制宜优化布局、找准经营方法,打造“轿子山破酥包”爆品、提高破酥包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

轿子山破酥包闯出了大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其中的秘诀在哪里?

9月9日下午,安顺经开区“轿子山破酥包”兴伟店内,彭德艳已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当天店里制作的数百个破酥包,已全部销售一空。

这家形象店于今年3月30日开业,很快便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光顾。店里日均销售额上千元,有时一天能超过2500元。在彭德艳看来,销售成绩可观的背后,是消费者对品质的认可,“我们回头客很多。”

品质并非一蹴而就,品牌也非一日之功,“轿子山破酥包”的发展也走过弯路,经历过考验。

20世纪80年代,轿子山镇村民大多外出,来往云南和贵州两地之间做生意。当时,村民在原有手工油蒸包制作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创新,制作出甜中带咸、酥软化渣的破酥包。

大山村村民率先在云南开起破酥包店。因破酥包口感好、佐料足等,迅速得到云南消费者青睐。随后,一个个轿子山人奔赴云南,在该省各地开设破酥包店。

不过,他们的破酥包店没有统一标识,有的使用“安顺破酥包”,有的使用“黄果树破酥包”,还有的使用“贵阳老面破酥包”……为进一步提升轿子山镇破酥包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轿子山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逐步推动产业从散乱经营走上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小小破酥包,却是一个大产业。”轿子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泽江说,开设破酥包店投入小、见效快,最主要的支出是门面租金,经营成本低、现金回流快。

2023年以来,该镇着力培育“轿子山破酥包”区域公用品牌和“轿子山破酥包师傅”劳务品牌,通过“政府+协会+培训机构+企业+个人”的模式,打造轿子山破酥包培训基地。目前,轿子山镇已在贵阳市、黔东南州,以及云南省等地挂牌培训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破酥包制作人才。

今年4月,西秀区轿子山破酥包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举行,标志着这一传统美食迈入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新阶段。

目前,轿子山镇以轿子山破酥包协会为抓手,通过培养一批技能带头人,由点到面扩大培训范围、由少到多增加就业数量、由会到精提高技能质量,进一步解决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该镇正积极向人社部门申报“轿子山破酥包师傅”劳务品牌。

谈及未来发展前景,轿子山镇党委书记徐勇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逐步统一品牌标识和店名,完善扶持政策,持续提供产业担保贷款、教育培训、创业补贴等,推动‘轿子山破酥包’品牌走向全国市场。同时,积极谋划项目,围绕破酥包行业上下游产业,由镇级指导、协会配合,积极谋划轿子山破酥包产业园建设,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4-09-1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4612.html 1 轿子山破酥包的“破圈”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