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邓招香:一心报国的“高原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景雄

毕节市威宁自治县,地处云贵之巅,平均海拔2200米。生长于这里的小箐从小就赤着脚丫子奔跑于田间地头。

“红军来威宁的时候,打土豪分田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30年前,小箐经常听奶奶讲红军,那时候他就对部队充满了向往。

30年后,他已是身高180厘米的高个壮汉,是多次荣立军功一心报国的兵。

他,就是邓招香。

2008年,邓招香如愿入伍。在新兵出发那天,威宁火车站挤满了人。火车开动,锣鼓震天中,父亲喊道:“在部队好好干,不要想家!”

邓招香来不及擦泪,奋力挥手。那年,他18岁。

初入军营的邓招香很忙。听闻武警四川总队前身是1938年徐向前所率的八路军129师两个团,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的事迹后,邓招香除了参加新兵体能、技能、纪律等训练,还给自己找起了榜样。

“从班长到政委,从技能到思想,在部队总能找到一个比自己强的人。”邓招香说,学习,然后超越,目标就是好好干,做一个更好的兵。

得益于威宁高原环境从小的锻炼,邓招香心肺功能、体能在新兵连显得很突出。

“就没几个人能跑得过我。”邓招香在跑步这件事情上显得格外自信,“我喜欢跑步,因为跑步很简单,只要一直跑下去,坚持下去,突破自己的极限,就可以。”

新兵下连,邓招香便因体能、技能突出,被选入特战大队。“枪下吊水壶,枪上摆弹壳,水壶不能抖,弹壳不能掉,否则就要重新计时。”作为狙击手,邓招香进入连队后对自己要求更加严苛——不断地重复训练,直至全身肌肉都形成记忆,“让狙击无限趋近于本能反应。”

2014年,所在连队通过层层选拔,邓招香代表国家出征第六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作为国际特种兵比武的顶级赛事,当年共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支代表队参赛。而邓招香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为国争光。

自被选入代表队后,邓招香所在连队便进入了“魔鬼训练”。背子弹箱冲刺后射击、翻轮胎、扛圆木等常规训练继续加码,“前面的运动量太剧烈,就会影响心率,影响呼吸,从而影响手感。”邓招香回忆,经过无数次演练,从呼吸到心跳、从发力方式到器械调整,他对自身进行了全面微调,打靶成功率达到近乎100%。

5月的阿拉伯半岛已经开始炎热。约旦国王亲自设计的课目异常严苛,其中之一是士兵须全副武装跑过2公里有坡路段,到达点位后立刻寻找目标靶,并以仅有的3发子弹快速狙击680米外的30公分微型靶。

作为小队第一棒,邓招香坦然迎战。得益于依靠高原从小练就的强悍体质,邓招香扛着十几斤的枪在2公里长跑中,竟甩开约旦“皇家卫队”、黎巴嫩“黑豹突击队”等强劲对手近500米。

“跑在最前面的那个中国军人,速度竟然那么快!”现场陪审团和各国观赛人员惊叹。

以绝对领先的优势到达点位,邓招香迅速端起赛前被他悉心调试过的7.62口径“老伙计”,几秒钟的瞄准在全神贯注的他身上显得那么漫长,耳边只剩下呼吸与心跳的声音……

抓住时机、扣动扳机、首发命中!兵王!

邓招香所在的武警四川总队特战大队最终夺得这个课目的第一名,而第六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的10个课目中,三支中国参赛队共夺得9个第一。

首次出国便载誉而归,邓招香也因此荣立一等功。而在役期间,邓招香还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被武警总部评为“高级反恐特殊人才”。

2016年底,邓招香退役。时值我国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他选择在威宁老家羊街镇安置,并负责14户人家的帮扶工作。

“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邓招香开始在自己的家乡走访入户,想着方法帮助群众脱贫。

2020年11月23日,威宁脱贫摘帽,他“感觉自己又参与了一场伟大的战役”。

为保证持续稳定地向高原部队输送优质兵员,2021年,威宁在当地中等职业学院试点开设“高原兵预征班”,探索建立高原兵预征预储新模式,曾经的“兵王”也进入了该县人武部的视野。

受到热情邀请后,邓招香欣然领命,成为了该县“高原兵预征班”的首任教官,并承担起了课程设计、军事训练等工作。

“除了常规的队列、拳术、战术外,还要针对性地开展抗疲劳、抗缺氧训练项目。”邓招香说,这是为了让学员更加适应高原环境。

“希望能有更多人在我的影响下入伍,成为‘高原兵’。”他说。

2021年以来,邓招香培训的学生、公安干警、民兵等学员总数超过2万人次,其中预征班的学员500余人。从他的“手里”成功踏入军营者,共计27人。

今年,他的弟弟也将踏入军营。

--> 2024-09-1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4567.html 1 邓招香:一心报国的“高原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