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州大学

奋力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贵州大学举行2024年教师节庆祝大会。

贵州大学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贵州大学教师参加清华大学高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与课程思政建设研修项目培训。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秋季学期集体备课。

庞爱忠 杨婉蓉 张现敏

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贵州大学农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师张富贵获评全国模范教师;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贵州大学教师获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学校获全国赛区优秀组织奖,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三;

…………

在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道路上,贵州大学全体教育工作者用努力拼搏的姿态、超越自我的状态、脚踏实地的作风,践行和弘扬着教育家精神,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贵州大学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全力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 “假期充电”强思政

贵州大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党建引领思政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增强思政教育重要力量。2024年暑期,贵州大学组织干部、思政教师“假期充电”,通过参与教学分享活动集体研课、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项目、干部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活动,旨在培养一批有信仰有思想的思政教师,创新思政课堂,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

——集体研磨思政课。

“道”“术”结合,知行合一。8月17日,贵州大学举行教学分享活动集体研课,8位老师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及学科背景,依次进行PPT模拟教学分享。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安海燕说:“我没有什么特别高新的技术,也没有更多的场景,只有一颗朴实的探索教学的心,还有一群等着我跟他们一起奔赴未来的学生。”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强调,教师不应该以参加比赛拿奖为目标,而是要追求教书育人的达成,以“三位一体”和“五育并举”为目标。8月22日,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教师工作坊”暨秋季学期集体备课会,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学校汇集各类优秀教师资源,以榜样引领、教学示范、情景体验、实践互动等形式,引导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交流培训和备课经验,促进全校思政课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培育思政课教师。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7月3日,贵州大学教师工作处邀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蕉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坊活动。7月11日至14日,选派16名教师赴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AI赋能教学科研与教师数字能力提升专题研修项目”。7月13日至15日,选派38名教师参加“AI大模型赋能高校教学改革设计实践工作坊”。7月27日至30日,选派25人赴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主办的“高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与课程思政建设研修项目”。各类培训活动探索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的思考及实践、教学设计的明辨性思维、AI技术在课堂的深度融合等内容。8月1日至4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修项目(第九期)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行。贵州大学副校长王旭指出,培训班学员要深化理论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能力和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坚持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抓手,以“大先生、大思政、大课堂”三位一体推进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不断提升育人实效,聚焦一个群体,涵养“大先生”,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筑牢教师队伍的思想根基。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8月10日至16日,贵州大学组织76名新任职处级干部和年轻干部,前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为期一周的“提升能力素质做强贵州大学”专题培训,聚焦政治引领,加强对新任职干部及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打造政治坚定、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能力、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本次培训采取专题授课、交流研讨与分组练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设置10次专题授课、3次交流研讨、1次分组练兵和1次警示教育。此次培训作为“做强贵大”的重要举措,广受学员好评。

■ “以赛促教”增技能

以赛促教,以赛提能。贵州大学创新培养模式,依托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创新与改革,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动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典型示范,连续三年开展“师德师风铸魂,名师赋能成长”系列活动,邀请优秀骨干教师、业内知名专家、教学大赛获奖选手等名师分享交流,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强化典型示范。

围绕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开展了“金师讲坛”“名师沙龙”“专家教学问诊”等系列活动。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典型示范,名师赋能示范辐射,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在“金师讲坛”活动中,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潘学军教授以《十年树果,百年树人》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作为一名农业教育科技工作者,潘学军教授从自身成长、求学经历切入,向青年教师分享了他做人做事、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宝贵经验。从胶东到西北再到西南,从葡萄博士到“潘核桃”,潘学军秉承初心,利用所学果树知识让山区农户富起来。

贵州大学青年教师吴婷表示:“潘院长从青年到白头的科研经历,真正让青年老师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百姓家’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从事科学研究需要长久的坚持、知识的积累和赤诚的态度。”

——优化培训体系。

聚焦职业道德建设,建强“名师赋能成长”品牌。学校连续三年开展“师德师风铸魂,名师赋能成长”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涵养高尚师德,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在青年教师中广受好评。未来贵州大学将持续打造教师成长品牌,打造溪山名片。

强化教师队伍各项培训,建好教师教学大赛“两赛”工作坊。工作坊邀请学校历届“两赛”国赛、省赛获奖教师作专题辅导,就赛事规则、备赛经验、报告撰写及视频录制等方面进行讲解与分享。

——深化“以赛促教”。

经过激烈的比拼与角逐,贵州大学杨文超与贾玉龙两位老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得一等奖的桂冠。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两位老师个人教学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学校整体教学能力的肯定。

赛前绸缪,提优训练。校领导高度重视,强调各单位各部门为参赛教师保驾护航。比赛前共计开展工作坊23场次,开展专题训练营22场次。学校调动校内外资源,为选手把脉问诊。

赛中支持,陪伴选手。比赛期间,参赛团队反复磨课,不断优化课程设计,顺利通过校赛、省赛、国赛一道道关卡。教务处和教师工作处密切配合,紧密协作,圆满完成各项赛事服务保障工作。

赛后复盘,感谢团队。本次比赛中,参赛教师纷纷对学校给予的支持与服务保障给予肯定。杨文超表示:“强力的团队是参赛的保证,这离不开学校的支持,部门协作和团队拼搏。”“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贾玉龙说。

■ “近悦远来”聚师资

“贵州大学以非凡用人之举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人才环境,让引进人才身有归处、心有安处。”8月23日至25日,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在北京举行的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上说道。现场与引进的领军人才姜建壮、刘凤权、张俊明签约。姜建壮说:“全职加盟贵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方面希望能有所贡献。”

今年上半年,贵州大学新增顶尖人才1人、领军人才6人、拔尖人才2人,国家级人才目标年度完成度60%。这与贵州大学大力实施“2114”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和国家级人才培育工程,通过“以平台引才、以才引才、柔性引才”,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的战略密不可分。

——积极探索引才模式。

2019年9月,带着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荣誉,27岁的杨贵利被引进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为贵州大学特岗人才和贵州大学学术学科带头人培育对象,她创建了贵州大学第一个“生物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并获软件著作权,实现了传统教学所不能为。她负责建设省级一流课程2门,出版教材2部,荣获贵州省第四届和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农科组二等奖、贵州省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理科组二等奖、贵州省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理科组三等奖、贵州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等17项教学获奖。

一大批像杨贵利一样的优秀人才被引入贵大,贵州大学通过引进培养大团队、搭建大平台,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形成有组织的科研管理模式。在科学育才方面,探索实施国家级人才培育工程,制定印发培育方案,形成冲击两院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三个层次的培育梯队;开展特设岗位人才聘用,优化一流学科特区人才遴选机制,激发和释放人才才华和能量,为产出更多原创性成果奠定良好基础。

当前,贵州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占全省高校70%以上,科学与技术贡献率位列全国高校前70名,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稳定进入全国“百强名校”行列。

——创新博士后管理工作。

今年初,贵州大学一流学科植物保护的5位外籍博士后利用假期回到自己的家乡,借鉴贵州大学在脱贫攻坚中的成熟做法,用中国的专业技术、方法,联系巴基斯坦、印度当地政府及学术机构共同开展“博士村长”项目,向当地农民推广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增收。

7月16日,由贵州大学承办的2024年“新时代林草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举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世培说:“贵州大学以高质量的博士后平台,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青年英才,为我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协同发展提供了系列解决方案和有力的人才支撑。”

目前,贵州大学有170余名在站博士后,学校联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博士后政策顶层设计,拓展博士后引才渠道。紧盯博士后“引、育、留、用、服”全流程,强化政策“顶格”供给。全方位调动博士后科研积极性,提升科研质量和效益,在全国博管委举办的两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4项全国银奖。

——促进校际交流合作。

今年4月,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带队随贵州省教育代表团赴欧洲开展教育交流访问,赴牛津大学新学院和伦敦城市大学、西英格兰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单位洽谈高等教育合作,招揽高层次人才。

贵州大学加强与国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的资源管理、教研分享,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和成长空间。积极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研修访学,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强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并形成优秀教师梯队建设的良性循环。积极推进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文科博士后相关工作。

贵州大学人事处处长陈艳波说:“贵州大学更加强调人才的发展潜力、更加强调人才的学科匹配、更加强调有组织科研,在过去六年中,贵州大学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未来,要精准选才,优化考核,为贵州大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聚人才之力,强贵大之势。”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杨未说:“贵州大学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强校必须先强师,着力培育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新风貌,涵养扎实学识,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为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更多力量。”

(本版图片由贵州大学提供)

--> 2024-09-10 贵州大学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34319.html 1 奋力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