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快称称我刚摘的这些猕猴桃有多少斤?”
“我预定的猕猴桃还没发货吗?”
自9月1日贵安新区夜郎金果猕猴桃生态果园开园以来,来体验采摘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线上猕猴桃会员服务群里也热闹起来。
“开园到现在,猕猴桃销售额超过10万元。”在果园负责销售的贵州贵人有礼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部主任黄彦说。
今年,夜郎金果猕猴桃生态果园种植的300亩猕猴桃,预计产量30万公斤,较去年提升20%左右,产销两旺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立足新发展阶段,贵安新区加快推动种植业规模化、养殖业绿色化、服务业社会化、加工业链条化、农文旅融合化,主攻种业、蔬菜、设施渔业,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当下,高峰镇龙宝村现代农业示范田的千亩水稻进入成熟期,丰收在即。去年,该示范田水稻亩均产量创新高,达652公斤。目前,贵安新区聚焦粮油生产,加快推动育苗制种,以“优种”为抓手,大力支持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筑牢粮食安全“耕”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高峰镇岩孔村蔬菜种植基地,翠绿的黄瓜挂满枝头。“今年的黄瓜长势特别好,市场价也不错,有付出就有收获,眼看是个丰收年哩!”岩孔村村民罗珍月忙碌着,脸上洋溢着笑容。
成熟的黄瓜被农户熟练地采摘放入筐里,接着整理、装箱,搬上货车销往市场。“今年豆类蔬菜采摘结束后,我们就种上了黄瓜苗。”岩孔村种植大户杨川跟记者说,目前,每天黄瓜采摘量在5万公斤左右,每天都有180人在基地务工,采摘将持续至9月底。
今年以来,岩孔村高效流转300亩土地,采取“村集体公司+种植大户+农户”的方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种植大户带着农户一起干,轮作的方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乡村产业旺了起来。”岩孔村党支部书记罗洪礼说。
聚焦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贵安新区不断激励经营主体做强做优,发展壮大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四类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贵安新区累计培育农业经营主体984个。
当下,在湖潮乡磊庄村,林下种植的100亩红托竹荪基地里,整齐排列的小棚一个挨着一个。“今年4月初起陆续种植,目前已经是采收期了。”基地技术管理人员伍洁和往常一样穿梭其间,观察红托竹荪的形态、颜色、大小,病虫害情况以及土壤温度、湿度等。
据了解,该基地是由贵阳农投集团旗下贵安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限公司和贵阳市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并联合贵州省农科院的技术力量,通过探索林下大棚及自然仿野生多元种植模式,打造集“种植端—技术端—销售端”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丰富农业经济运营模式,达到了利益联结的目标。接上“大市场”,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当地村民务工积极性很高,自今年实施种植以来,目前已累计发放务工费16万元。今年这100亩基地产量预计达1.25万公斤,产值预计可接近100万元。我们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共享产业红利。”贵安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得见说。
据介绍,贵安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限公司依托贵阳农投集团农业全产业链资源,围绕种植业、加工业、流通业,在贵安新区实施和谋划了精制茶加工出口、数字化现代高效设施蔬菜产业园建设等10个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贵安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贵州现代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高峰镇大狗场村投资建设,盘活闲置大棚,发展工厂化渔业养殖示范项目,科技与生态融合于一个个充满生机的养殖大棚里。“摆脱气候、水源、光照等诸多自然资源对渔业养殖条件的限制,RAS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对养殖鱼类生活环境的控制,使其在最适水温、最佳水质、最优光照、最合适溶氧的生活环境下生长。”贵州现代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宇说。
围绕特色做文章,党武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认定,高峰镇被认定为水稻特色专业乡镇,王家院村、凯掌村等15村被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坚持生态优先,贵安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坚定不移强“三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描绘出乡村发展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