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莫欣欣 沈长志 杨宇峰 摄影报道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感召另一个灵魂。
面对全国2.91亿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1891.8万各级各类教师坚守三尺讲台,摇动着一棵棵小树。
教龄仅1周的沈彦兵,便是1891.8万分之一。
“同学们,当困难出现,我们没办法让它瞬间离开。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只能迎难而上。”
9月5日8点55分,身穿白色旗袍、发簪挽发的沈彦兵,走进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初二19班,流畅地上起心理主题课。
讲台上从容的她,4个月前还是一名在校学生。
彼时,作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生的沈彦兵,经2024年第十二届贵州人才博览会人才引进,成功考入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任心理老师。
“唐老师,我考上啦,以后就跟您是同行了哦。”得知消息的她,立即给初中班主任唐建明打了电话。
出生于毕节市金沙县安洛乡的她,由于教育条件有限,英语成绩不好。所幸,2012年,她在安洛中学遇见了唐建明。
“英语差没关系,努力把其他科学好,也有机会考上高中!”唐老师的话语,让她鼓足干劲。不间断地背单词、刷题……寒来暑往间,2018年,沈彦兵收获了本科录取通知书,2022年顺利读研。
“未来我要像唐老师一样,用爱托起更多孩子的未来。”入职前,她坚定信念。
9月1日7点10分,沈彦兵已经到校。坐在工位上的她,透过窗户观察走动的学生。心思笃定,她打开了备课本。
初一升初二后,面临增加物理课、换科任老师、延长晚自习时间等问题,定有不少学生难以及时调整心态。第一堂心理课,就教学生们迎难而上。
已有22年教龄的王婷显得轻松许多。
“Miss.王,英文课文暑假在家我都读啦。”“Miss.王,今天你好漂亮。”
刚走进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夏云中心小学四年级6班,学生们便叽叽喳喳地将王婷围住了。
2002年,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王婷,回到家乡夏云镇,当起红湖学校英语老师。
周围的朋友问她,“当英语老师,是因为热爱还是工作需要?”
那时,她的脑海里闪过不少画面:小小的她坐在教室门边,看身为语文老师的母亲上课;一个人在家,将柜门当黑板开展“无生试讲”……
“因为热爱!”这份情怀,让她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并推出多种“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
第一年,王婷所带班级的英语学科成绩,便在学校名列前茅。2003年,在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她辅导学生分别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
2016年,《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同年,包括红湖学校在内的五校合并,成为夏云中心小学。彼时36岁的王婷赴夏云小学,任英语教研组长、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然而,合并后的夏云中心小学,生源复杂,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一次课堂上,王婷请一位转校生阅读课文,不料该生阅读十分吃力,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看着学生涨得通红的脸蛋,王婷轻声对同学们说,“我们一起帮助他,好不好?”
“好!”学生们稚嫩的回应,对王婷而言还不够。
下课后,王婷为那位同学制定英语提高计划,并随时鼓励该生。慢慢地,他不仅主动回答问题,还变得十分开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如何提升?
教龄仅1周的沈彦兵,尚不知答案,只是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
“冯雨(化名),你为什么想画这样的难题图形呢?”心理课后,沈彦兵利用课间与学生交流起来。
“初二物理好难,我怎么都学不好。但听了您的心理课,我决定不纠结了,一步一步去突破就可以。”冯雨笑着说。
今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的王婷则说,“教书育人,对我而言是顺势而为。”
王老师口中的“顺势而为”,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让学生们在爱的教育里感到安全、自信,向阳而生。